您所在的位置:星座运势>星座运势>十二星座

邝姓的现状 邝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时间:2024-10-18 22:12:32 浏览量: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邝姓的现状 邝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邝姓的现状 邝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邝姓的现状 邝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邝姓的来历

邝(Kuàng )姓源出有四

出自古旷国之后人

以国名为氏。罗泌《路史》卷三○《国名纪·杂国上》:“旷,邝是字书邝,古国,有邝氏,音荒,又有荒氏, 见姓苑邝庐江,人于姓编临淮。”《姓苑》:“邝氏,广东南海、高要多此族。”《姓解》:“邝,音荒”。古旷国,在今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一带,古称旷林,居人因以为氏。据代代谣传所言,古旷国起源于五代古国之首,辖管江南东部一带,始祖流落他乡为不忘家国而以国为姓。《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记载:“邝,谨按《唐叛臣传》:高骈故吏邝师虔,收葬骈。”邝姓与况姓是两种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

邝姓起源邝姓是占中国人口较多的第二百六十四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广东地区。当代邝姓人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19%,总人口大约有32万。 邝姓名义和图腾邝,源自此姓的用途。从字的组成来分析,由广和邑组成,广的甲骨文字形是屋室之形下一个黄字,表示住人之屋很大。邝人应是与两广的地域有关。当时,两广地域广阔,在那广阔的大地上建起房屋和城堡,四周荒无人烟,有一支擅长建筑城堡的群体被称为邝氏族,邝入所居之城为邝邑,由此产生了邝姓。 邝姓的起源与演变邝姓起源于古邝国。宋朝罗沁《路史》说:古邝国之后有邝氏。古邝国地理位置不详,而且古邝国不见于正史,此源有待探索。邝姓最早出现在宋朝,至今大约有1000年的历史,这可能与唐初和唐末由中原大规模南下闽粤的两次移民有关。

清朝的《姓氏考略》说,邝即旷姓。古旷国,即荒浦,春秋时舒鸠之地,故地在今安徽舒城东南,旷国之后有旷氏、邝氏等。

外族基因的流入自邝姓诞生后,一直稳定的往下传递,邝姓中融入其他民族血液的事件发生很少。当今仅在侗族、水族、黎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发现有此姓。

世界上有多少人姓邝呢?

一、姓氏源流

邝(Kuàng 邝)姓源出有二:

1、出自古邝国之后人,以国名为氏。据《路史》载:“古邝国后有邝氏。”古代邝国的后人,有以国名为姓,称为邝氏。

2、出自方姓,为南宗方谆之后,御赐改为邝氏。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有方氏第148世祖方谆,字愈平,因长女方淑丽被册为皇妃,方愈平受封宣城侯,食采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御赐姓邝。愈平因而由姓方改为姓邝,本应为邝氏之始祖,但愈平念其本,尊其父三七公为邝氏始祖,愈平公自己则为邝氏二世祖。

二、迁徙分布

邝氏之先,始自方姓。据《姓苑》载:“广东南海多此姓。”江南方氏支系七世祖方廷英,生三子,长子以平,讳询,号三七,改取邝姓。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邝询在宋朝廷任内侍(传达皇命的小官吏)。三月,发生“苗刘之变”,邝询忖思朝政动乱不安,于1129年4月全家南迁广东南海县大镇乡尚书朗里,构庐建业,教子成名。邝询也就是广东邝氏始祖,南海县大镇乡也就是广东邝姓发祥地。以平,生四子曰谚、让、诚、谆。邝谆生三子,长子一元、次子一声、三子一俊。邝谆1142年登进士,1146年登科,1152年膺任临安京城大尹(汉代都城行政长官称尹),1168年,诰封光禄大夫(官名,主要掌管皇室的膳食),太子太保(辅助皇太子的官),宣城侯爵。何、冯夫人荣膺正一品夫人之封。谆官居临安60年之久。1217年,元兵攻宋,邝谆上疏缓金伐元,次年被贬辞朝,带领全家南迁广东惠州河源县,1219年愤闷而死。邝谆逝世后,兄弟三人,秉承遗嘱,遵从父命,分居各处。邝一元公以世臣之子,留居河源,长守父墓。邝一声迁新会县古冈(历史上曾置冈州,州治今新会城,故会城又名冈城,新会又名冈州,古冈山在新会城附近,“古冈独松真茂盛”,是新会县八景之一),为新会、开平、台山三县邝氏之祖。邝一俊公返居南海县大镇乡。三世祖邝一声生于1155年10月2日,终于1246年7月8日。26岁登第进士,点为朝奉大夫,刑部主政,历任刑部主事、国子监祭酒、尚宝司署、钦差提督、刑部尚书,诰封太子太保、朝奉大夫等,前后达三十余年。邝谆逝世后,邝一声于1225年由河源迁新会古冈,后又迁古博里潘村甲。木房(现属开平市辖)。邝一声生二子。长子讳奎,字公昭,是开平潘村邝氏之祖。次子讳兴,字公表,生于1197年9月9日,终于1269年3月。邝公表公于宋理宗淳佑年间(1241-1252年间),由潘村迁到新宁县冲云堡忠心村(现属台山市三八镇冲云管理区忠心村)。四世祖邝公表是台山市邝氏始祖,忠心村是台山邝氏发祥地。邝氏子孙繁衍昌盛,枝繁叶茂。自四世祖邝公表至今约800年间,由第四世繁衍至33-34世,在台山有13835人,分居在全市12镇的154条自然村。(余略)邝氏流传至今,子孙己达三十多代,人口三百多万人。

三、历史名人

邝 露:字湛若(1604-1650),号海雪,明代广东南海人。工诗文,擅书法。崇祯七年(1634年)因得罪南海知县而亡命广西,曾游于岑、蓝、胡、侯、盘五姓土司,受瑶族女将云郸娘聘为书记,有机会深入了解民族风情、山川地貌、古迹名胜、珍禽异兽、趣事轶闻,写成《赤雅》一书,对研究广西古代少数民族及山川古迹有重要参考价值。南明唐王时任中书舍人。永历帝时出使广州,清兵入城,抱古琴、古器、古籍自尽。

邝 埜:字孟质,明代宜章(今湖南宜章)人,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其父邝子辅任过安福县令,后任句容县教谕(学政官)。《明史·邝埜传》记载了邝子辅批评教育邝埜的故事。邝埜为人处世勤勉、廉洁、端正、谨慎,对父母十分孝顺。他的父亲邝子辅是句容教官,他对邝埜教育十分严格。邝埜在陕做官时间长了思念父亲,就打算聘请父亲到陕县去做乡试考官,父亲知道后,十分生气,说:“儿子是那里的御史,而父亲却去做考官,这样我还怎么能够受到限制和约束呢?”于是就很快写信对儿子进行批评责备。还有一次,邝埜给父亲寄去一件粗布衣服,邝子辅又写信对儿子进行责备:“你执掌刑法,应把精力用在洗雪冤案和办理积案上,这样才能不愧于自己的职责。你从哪里弄到这件衣服拿来砧污我?于是把布衣包裹好又寄还给邝埜。邝埜收到父亲信后,流着眼泪诵读,接受父亲的教诲。

邝曰广:明代襄阳推官。广东番禺人,耿介自持,善理冤狱。崇祯十四年,献贼围城,与副使张克俭同御贼,中刃死。妻谭氏、妾季氏同二女被害。子逢明、逢泰,同殉节。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庐江郡:秦代的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汉代庐江郡治舒(今安徽省庐江西南、长江以北庐江一带)。隋废。隋唐曾以庐州为庐江郡。

2、堂号

邝姓的主要堂号有:“宣城堂”等。

【邝姓宗祠通用对联】

〖邝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同一脉;

衍以三宗。

——佚名撰雷、方、邝三姓宗祠“溯源堂”通用联

全联典指邝氏之先,始自方姓,方氏始自雷姓,雷、方、邝三姓流出一源,根同枝分。建在开平市水口镇中山东路的溯源家塾的这副门,肯定了雷、方、邝三姓根同枝分、同源分流的关系。三姓上溯源自神农氏(即炎帝)是上古时代姜姓部族的首领,居陕西岐山一带,后发展到中原一带,取莽水氏生子临,临生帝承,帝承生帝明,帝明生帝宜,帝宜生帝来,帝来生帝里,帝里生帝榆罔,帝榆罔生雷(雷氏始祖)。雷,相黄帝有功,封于方山(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北),遂以地为姓取方氏,方氏始于此,延至江南方氏始祖方纮。方纮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王莽之乱举家迁到江左,为江南方氏始祖。

〖邝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海雪堂遗臣死节;

土木堡兵部殉忠。

——佚名撰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末南海人邝露,字湛若,工诗善书,慷慨而自负,曾游历粤西及吴越。李自成灭明后,郑芝龙等人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召邝露为中书舍人。永历帝时,他奉使回广州,清兵破城,他在所住海雪堂自杀。下联典指明代宜章人邝埜(同“野”),字孟质,永乐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英宗正统年间,蒙古族瓦剌部也先南犯,太监王振极力怂恿英宗率兵亲征,邝埜力谏阻止,但未被采纳。至土木堡,英宗被俘,邝埜战死

中国邝氏有多少人口

根据中国人口网记载,截止2021年2月,邝姓在中国国内总人口数量为32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百分之零点零二四。

邝姓人口的第一大省为广东省,其中在粤邝姓人口占全国邝姓人口的比例为百分之四十六,在粤邝姓人口为14、72万。

明朝时期,邝姓大约有2、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三,大约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五十位,当时湖南、广东是邝姓分布的集中之地,其次在河北也有分布。郡望和堂号邝姓的郡望是庐江,以郡望的地名作为其堂号。庐江,汉置郡,治舒,故城在今安徽庐江西南,辖境相当于今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邝姓的现状 邝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邝姓的现状 邝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本文标题:邝姓的现状 邝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本文链接:http://www.xingzuo789.com/article/129872.html

上一篇:最新宿营车品牌 宿营车公告

下一篇:更多十二星座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十二星座相关文章
更多十二星座文章
喜欢十二星座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