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星座运势>星座运势>运势大全

天干地支的秘诀再给我讲一个 天干地支密码

时间:2023-08-24 23:48:44 浏览量: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天干地支的秘诀再给我讲一个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天干地支密码和天干地支的秘诀再给我讲一个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天干地支的秘诀再给我讲一个 天干地支密码

天干地支的秘密破解

天干地支的秘密破解

天干地支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简称为“干支”,天干共有十个字数,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有十二个字数,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

从古代一直流传下来的知识告诉人们,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十天干与十二地支都有一个阴阳性质的分类,和有一个五行性质的分类,具体的分类划分为:

天干分阴阳:甲、丙、戊、庚、壬属于阳干,属于阳,说明它们都有增长、旺盛、强壮的阳性质;乙、丁、己、辛、癸属于阴干,属于阴,说明它们都有消减、衰落、萎缩的阴性质。

天干分五行:甲乙同属于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同属于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己同属于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辛同属于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癸同属于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地支分阴阳:子、寅、辰、午、申、戍同属于阳,分属于阳,说明它们具有增长、旺盛、强壮的阳性质;丑、卯、已、未、酉、亥同属于阴,分属于阴,说明它们具有消减、衰落、萎缩的阴性质。

地支分五行:寅卯同属于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已午同属于火,午为阳火,已为阴火;申酉同属于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子亥同属于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辰戍丑未同属于土,辰戍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干支相配的方法,是以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从甲子开始,继为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已、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戍、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已、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戍、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已、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戍、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已、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戍、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已、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戍,到癸亥为止,共合为六十数,之后再从甲子开始循环。

天干的运行周期为十,以十个时辰、十天、十个月、以及十年为一个个不同时段的周期,并不断地有序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地支的运行周期为十二,以十二个时辰、十二天、十二个月、以及十二年为一个个不同时段的周期,并不断地有序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天干地支的配合,制造出一个以六十个时辰、六十天、六十个月、以及六十年为一周的运行周期,并不断地有序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由于天干地支配合产生的周期以天干“甲”与地支“子”为开始,因此人们又将这个以六十为一个过程的周期称为“甲子”。

天干周期和地支周期在明确地告诉人们,在我们生活的空间内,在天上存在着一个以十进制为一个循环周期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自然运动程序,在地上存在着一个以十二进制为一个循环周期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自然运动程序,它们都是出自于大自然的创作,是不可人为更改的自然规律。

如果说一年有十二个月份,它和一年中的十二个地支有着相对应的吻合,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它和一天中的十二地支有着倍数的相应,人们会觉得很有道理,因为时支和月支的变化周期有具可观察性,如果说还有十二天的地支周期,和十二年的地支周期,就很难有说服力,因为谁也不能感觉到和能够观察到这两个周期性的变化所在。

再说天干的十进制,虽说十进制是现代[/b]社会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计量标准,但要说天上也存在一个十进制的自然运动,这未必有人相信,这个自然运动的主体是什么?运动的过程怎样进行?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吗?

古代的人们为什么要创造出一套天干?为什么又要创造出一套地支?它们是根据什么为依据,通过怎样的方法产生出来的?当现在人们要追溯它们的起源时,确实遇到不少的难度,因为古代的人们根本就没有留下为什么要创造天干地支的解释,现在人们对天干地支的认识,基本上是按照古人所说的那一套照搬,几千年来都没有一点突破性的新意。由于缺乏创造过程中的原理和依据,现在人们对天干地支提出质疑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不明白就问,这是很应该的,只有大胆地提出疑问,细心地研究考证,才能有所发现。

怎样才能解开天干地支之迷呢?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以阴阳理论为基础,以五行原理为工具,因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由阴阳想到作用而产生,宇宙间一切物质都由阴气阳气相互作用而创造,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按照五行原理运行,只要抓住阴阳五行的理据,结合现代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才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在破解了阴阳与五行以后,运用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本人又破解了天干地支之迷,从一步步的破解中,发现了古代人们创造天干地支的现实依据和基本原理,发现了它们创造天干地支的真正用意。

天干地支的真实用意

天干与地支有什么作用呢?人们最普遍的认为,它们是用来记载时间的工具,它可以记时,记日,记月,记年。相信稍有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华民族很早以前就运用它来记载时间了,年有干支,月有干支,日有干支,时有干支,从考古的发现中,我们的祖先至少在商朝,就有以干支来记时间的记载,从挖掘出来的大量商朝甲骨文卜辞中显示,以天干地支来记载时间在当时已经非常普遍,而这种记时的方法直到今天,在中华民族中还在普遍地使用着,以天干地支记录时间的做法,现在的农历中仍然存在,并没有因为科学的进步而被抛弃,虽然也有人认为它们是“封建迷信”的糟粕,是一种非常落后的东西,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但它始终没有消失。

干支真的只是用来记载时间的吗?如果从表面现象上看,干支的确是在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时间历史,在公元历还未进入中国的时代,古代人一直用干支在记载着年代,记载着每个月,每一天,每一个时辰,干支记年有着漫长的历史记载为根据,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如果从本质内涵上看,用干支记载时间的说法却又显得有很大怀疑,如果单纯是为了记载时间的话,不论从哪个角度上看,用数字记载时间比用干支记载时间都方便简单,而且容易追溯,数字化必然是最优越的记载工具,以公元记年为例,数字记载的最大好处是逐渐进位,采取十进制的计算方法,每一年都会在一个相同的数列顺序上,占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准确时间位置,不会与其他年份错乱,比如1997年,是香港在脱离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百年之后,正式回归中国母亲怀抱之年,在整个纪元历史中,不论时间跨越了多少世代,这个1997年只有一个,或者有人会问,再过一万年后,不是也会又有一个1997年吗?从数字上看,是有这么个回事,但一万年以后的那个1997年,在前面已经增加了一个数字,它将出现在数列中未来的位置上,与现在的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完全是两个不可混淆的时代。

但干支记时就麻烦多了,每个年份只有固定的干支年号,却没有自己固有的数字时间定位,这干支六十年后一循环,单说甲子年,到底是哪个甲子年?以公元记年以来的两千年当中,就有几十个,重复实在太过多,而且历史越长,重复越多,显然,干支记年怎么也比不上数字记年简单清楚。

怀疑天干地支为记载时间的工具,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在实践中,天干地支不仅仅被用作记时间这么简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还被中华民族广泛地应用于预测[/b]之中,据《黄帝内经》的记载,在远古时代,中医就运用天干来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b],比如说肝病甚于庚辛,愈于丙丁;肺病甚于丙丁,愈于壬癸;脾病甚于甲乙,愈于庚辛;心病甚于壬癸,愈于戊已;肾病甚于戊已,愈于甲乙等。在唐朝的时候,又发展为以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为预测事物

趋势与结果的专用工具,创造出了风格独特的“四柱”预测术,后来经过宋朝、明朝、清朝的不断发展,“四柱”预测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而且影响力非常大的预测术,它被广泛地用来预测人的命运趋势。即使时到今日,以天干地支为工具平台的预测方法,仍然是最具优势的预测手段之一。

天干地支具有的预测功能,经过中国人长期的运用,证明有非常高的准确度,这让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天干地支是超越现代科学的先进知识,它有可能隐藏着宇宙的秘密信息,隐藏着气候变化的秘密程序,隐藏着人类生命的神秘密码,隐藏着事物发展过程的神奇节奏,如果它没有隐藏着这些人们未知的秘密,天干地支又怎可能用于准确的预测呢?

如果怀疑干支不是用来记载时间的话,又怎样解释在现实中,干支在实际上起着记载时间作用的现象呢?从年、月、日、时的干支来看,干支确实有记载时间的作用,但可以这么说,这只是干支一种无意的功能,也是一种简单的功能作用,它根本不是人们创造天干地支的本意。人们将干支用于预测方面,则是对干支所起作用的无限高度发挥,这也不是创造天干地支的原意。严格地说,古代人们创造天干地支,其原意既不是用来记载时间,也不是用来记载什么神奇的秘密,它的真正作用,是用来记载天上与地上风、寒、湿、燥、火这五行之气的运动变化情况,准确地忠实地记载天上和地上五行之气运行的盛衰状态和规律特点,这才是天干地支隐藏的最大秘密。

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的五行性质特色中,显示出甲乙携带着风气,丙丁携带着火气,戊己携带着湿气,庚辛携带着燥气,壬癸携带着寒气,它表明天上的五行之气在按部就班地遵照五行相生的程序运行变化。

在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地支的五行性质特色中,显示出寅卯携带着风气,已午携带火气,申酉携带燥气,亥子携带寒气,辰戊丑未携带湿气,以一种独特的程序运行,表明出地上五行之气有着另外的一种既遵循五行相生规律,但又不完全遵循五行相生规律运行的模式。

六十“甲子”的原本意义也不是用来记载时间,而是用来记载在特定时间内天上五行之气的状态与地上五行之气状态的,比如六十年的天干地支,它记载的是每一年当中,主宰天上的五行之气的性质是什么,地上五行之气的性质是什么,如甲子年,它要表明的是,在当年之中,天上以为逐渐增强的风气为统管的主宰,地上也以逐渐增强的寒气为统管的主宰,如亥癸年,它要表明的是,在当年之中,天上以逐渐衰弱的寒气为统管的主宰,地上也以逐渐衰弱的寒气为统管的主宰。同样,每月,每天,每时的干支,也是记载着当时的天气性质和地气性质。

为什么古代人要不厌其烦地记载下天地五行之气的运行规律呢?原因是天地的五行之气不但对地球[/b]气候环境的变化有重大的影响力,而且对地球上一切生命体的生存和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力,因此,只要把握天地五行之气的运行状态,一方面可以用来分析未来环境气候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可以用来预测环境对生命体的影响趋势,能够预测未来的环境趋势,这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即使在现代社会,对未来环境状态变化趋势的预测,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不过是现在的预测手段比过去更加先进更加科学而已。

如果天干地支只是对天上和地上五行之气的记载,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认识天上和地上五行之气的变化规律呢?很明显,天干与地支所反映的是两个不同位置上发生的问题,那么这制造出天干规律的主要生化因素是什么?制造出地支规律的主要生化因素是什么?也是在问:到底是谁制造出了天上五行之气的运行程序规律?是谁制造出了地上五行之气的运行程序规律?解开这两个问题,才是全面认识天干地支的根本所在。

天干地支记载的只是天上与地上五行之气,这说明是对现实世界认识的记录,是一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高,是一种从普遍原理到基本规律的的发现,现代的人们试图破解这个秘密时,也必须遵从一条从感性认识开始的道路,从亲身的体现中发现问题,在发现的问题中找出原理。

天干表明是说天上的五气规律,地支表明是说地上的五气规律,对于天上的五气,人们怎样去感受?这存在有一个方法上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对于地上的五气,既然它在地上,就必然能够被人们感觉到,它的产生原因也容易被发现,根据先易后难的做事原则,认识地支五行之气的规律,追溯地支的产生原因,必须是首选题目。

天干的秘密

地支记录了大地气候的温度、湿度、风力的变化,并记录了由这种变化而产生的五气分布规律,从这个排列规律中说明了地上五行之气对人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说地球大气层属于地气的一部分,那么天干又记录了天上哪些五行之气呢?

天干是指天上五行之气的变化,这一点是肯定无疑,人们可以再想一想,天上出除了大气层以外,还有什么?还有太阳,还有月亮,还有满天的星星,从地支的产生原理中已经知道,太阳的能量和月亮的变化,是造成地上五行之气的主要因素,从原理上推算,天干记载的应该是天上星体的五气运动规律,但天上有无数的星体,究竟天干记录了哪些星体的影响呢?

《黄帝内经》为人们揭开了这个迷,书中记载,天干所表达的五行之气变化,是指天上近地星体运动对地球所产生的影响,而重点又是以太阳系内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土星的影响为代表,书中说到: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门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猪,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

古时候人们所说的岁星,现在已称为木星,所说的荧惑星,现在已称为火星,所说的镇星,现在已称为土星,所说的太白星,现在已称为金星,所说的辰星,现在已称为水星,它们和地球一样,都是太阳系里的行星。

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金木水火土五星的两大秘密:一是五星与五行有着性质上的相应类似关系;二是五星的五行性质对地球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力。

木星产生出具有五行中风的性质,与东方,与青色,与肝脏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为木;火星产生出具有五行中火的性质,与南方,与赤色,与心脏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为火;土星具有五行中湿的性质,与中央,与黄色,与脾脏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为土;金星产生出具有五行中燥的性质,与西方,与白色,与肺腑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这金;水星产生出具有五行中寒的性质,与北方,与黑色,与肾脏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为水。

五大行星有五行性质,它们又是怎样产生出一阴一阳两种性质状态的呢?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会有一个强盛和衰弱的转变过程,五大行星的运行也不会例外,从一个侧面上看,可能看到的是不断上升过程,从另一个侧面上看,看到的是不断下降的过程,简单地说,当确定了行星在旋转过程中面向太阳时的最高点为中点后,在中点前为上升过程,在中点后则为下降过程,上升时体现为阳性,下降时体现为阴性。

于是,古代的人们根据五大行星在运行中一阴一阳变化产生的不同影响力,作出了明确的性质区别:

将木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甲木,将木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乙木;

将火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丙火,将火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丁火;

将土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戊土,将土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已土;

将金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庚金,将金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辛金;

将水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壬水,将水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癸水。

从此,由五行性质中区分出阴阳属性的十大天干,忠实地记录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对地球有规律变化的影响。

人们或者觉得这太过神奇了,太阳系中的五大行星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影响力?现在人们已经知道,金、木、水、火、土这五大行星本身是不发光不发热的,它们所以都拥有着明亮的光辉,完全是它们对太阳光线的反射所致,地上五行之气的产生,是由于地球从太阳吸收了光和热,由于五大行星不发光不发热,如果说它们制造出了天上五行之气,那么肯定这不是由光和热产生,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除了光和热以外,五大行星还能有什么力量来影响地球呢?这些影响力又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

虽然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不发光不发热,但它们也和地球一样,反射太阳的光,放射自己的红外线,有自己的电磁场,有自己的信息场,和有自己的引力场,而且五大行星都有各自的自转周期,和各自的绕日公转周期,更由于五大行星的质量有大有小,产生的影响力也有强有弱,反射的太阳光也有强有弱,于是这诸多因素的综合,为五大行星各自制造出了强弱不一,周期不一的,但同是由光波、红外线、电波、引力波等组成的信息能量波。

五大行星的信息能量波因频率不同和强弱不同,故对地球上生命体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古代的人们发现:木星发出的信息能量波,对人体产生一种与风气一样的功能作用;火星发出的的信息能量波,对人体产生一种与火气一样的功能作用;土星发出的信息能量波,对人体产生出一种与湿气一样的功能作用;金星发出的信息能量波,对人体产生出一种与燥气一样的功能作用;水星发出的信息能量波,对人体产生一种与寒气一样的功能作用。这就是天干中五行之气的产生的原因所在,虽然天上星辰无限地多,由于金、木、水、火、土五星为太阳系内的行星,比较靠近地球,相互间的影响力必然最大,因此成为了太阳系中星体及其附近星系影响力的代表。

在十天干中,所有阳干都表示处于不断上升和不断扩张的增强状态,所有阴干都表示处于不断下降和不断收缩的减弱状态,这就说明,天上五气各自都有一个从弱到强,再从强到弱的变化,它们分别以两个时辰、两天、两月、两年为一个变化周期,甲表示为木气在不断增强,乙表示为木气在不断减弱,丙表示为火在不断增强,丁表示为火在不断减弱,戊表示为土在不断增强,已表示为土在不断减弱,壬表示为水在不断增强,癸表示为水在不断减弱。

从太阳系内的行星排列状态来看,最近太阳的为水星,其次为金星,再就是地球,然后为火星,接着为木星,接过去就是土星,再就是天王星,再然后就是海王星,如果说十天干源自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话,当将天干与太阳系行星对比较后,就会产生出两点的疑问:

一是太阳系内的行星并不只有五颗,为什么古代人单单就提金、木、水、火、土五星,而对地球以及天王星、海王星等又一点也不提?难道古代的人们不知道太阳系内除了五大行星外,还有其他行星么?

二是按照五大行星的排列,土星离地球最远,但在五行相生的规律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金,为什么土星产生的作用,偏偏要排在五行性质的中间位置上?这不是脱离了实际情况了吗? 可以肯定,我们的祖先们对太阳系的行星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只要认真地以五行性质对照天干进行思考分析,自然会醒悟出其中的秘密,站在五行的认识观点上来看,太阳系内不管有多少颗行星,它们最终也只能产生出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不同的性质,根据类似现代数学中合并同类项的原则,选出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土星为代表,就可以将太阳系内所有行星的不同个性性质作出归纳,从这个意义上看,可见五大行星不单在代表自己,也代表了太阳系内五行性质相同的其他行星,这就是古代人们虽然知道太阳系内有诸多行星,但始终只提五大行星,而不再提其他行星的根本原因。

人们可能也在疑问,地球也是太阳系内一颗非常重要的行星,它的五行性质又是属于什么呢?如果要想从古书典藉中找到这方面的解释,肯定找不到,因为根本就没有清楚地解释这些问题的答案存在。没有解释并不等于没有表达的信息,表达地球五行属性的信息肯定存在,只是它隐藏得比较深,让人们一时难以看清楚而已。

按照太阳系内行星的排列,地球位于金、木、水、火这四大行星的中间,但在天干的五行性质排列中,本应地球属于的位置却被土星占据了,为什么土星要位居原属于地球所在的中间位置呢?从表面上看,这是不可思议的错误观点,但实质上,这个看似荒唐的划分,其实是有一定根据的,它在告诉人们,地球在五行的性质中,和土星的性质一样,同属于土,这样,土星不但表示自己的五行性质属于什么,同时也代表了地球的五行性质属性,在十天干中,土居中央,并不是表示土星在中间位置,而是表示地球在五大行星中位于中间,当以地球代表了土

星的性质后,站在地球上看,前有水星与金星,后有火星与木星,这和天干中木、火、土、金、水的五行性质排列呈一致性,这也证明了天干是以太阳系行星中木星、火星、地球(土星)、金星、水星的排列顺序为基础的创造。

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自转运动公转运动,必然地要向周围的空间发射自己的信息能量波,它们射向地球的信息能量波,只是其中面向地球方向的一段,而不是全部,当这五类信息能量波相互汇合后,经过震荡组合,自然地形成一条有序的变化规律,当这条有序的变化规律与地球的运动变化相结合后,于是就产生出了以十个时辰、以十天、以十个月、以十年为周期的四种变化过程,制造出十天干这种有序的变化性质。

或者人们觉得五大行星产生的影响太过有序了,由它们制造的十天干周期律,简直有顺序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现代天文学已经非常先进,各种天文观察的仪器设备已经非常现代化,即使是这样,人们还是未能发现十天干的运行秘密,不管人们理解也好,还是不理解也好,天干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且还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存在事实,幸好我们的祖先们发现了天干具有的重大科学价值,将它记载下来。

地支的秘密

是谁在制造出地支的五行规律?是太阳和地球的相互作用,太阳发出的光和热,为地球的气候环境带来有规律的变化,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制造出了地支五行之气的有序运行,因此,只要对月支与时支的变化进行追踪,就会明显地发现它相应的五气变化。

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当中,每个月份都有一个相应的干支,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当中,每个时辰都有一个相应的干支,稍为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月份与时辰对应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什么月份,什么时辰,它们拥有的地支十分清楚,绝对不会错乱,也不能人为地改变,农历的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有为辰,四月为已,五月为午,六月为未,七月为申,八月为酉,九月为戍,十月为亥,十一月为子,十二月为丑。在时辰的定位上,晚上二十三点到凌晨一点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早上五点到七点为卯时,七点到九点为辰时,九点到十一点为已时,十一点到十三点为午时,十三点到十五点为未,十五点到十七点为申时,十七点到十九点为酉时,十九点到二十一点为戍时,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为亥时。

将天干与月份和时辰对照,则会则发现,天干与月份与时辰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对应,只是有规律地转换,从这个问题中说明,一天的时间变化,一年的季节变化,重点在体现地上五行之气的变化,地支的排列,则是对地上五行之气变化过程的如实记载。

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的根据是什么?这个问题,相信人们都已经非常清楚,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即为一年,在一年当中,月亮则围绕地球旋转了十二周,于是人们将月亮围绕地球旋转一个周期的时间定为一个月,这是一年有十二个月的原因。

为什么十二个月都要配上一个有五行性质的地支呢?这不是随意性的划分,而是由每个月所拥有的性质特征来配备。

人们将一年十二个月的气候变化,按照四个明显性的特点,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季的特点是温暖,夏季的特点是炎热,秋季的特点是凉爽,冬季的特点是寒冷,四季的变化规律,体现了阴气阳气相互作用产生的变化过程,先从春季的阴气渐消阳气渐长阶段开始,再发展到夏季的阳气极盛阶段,然后转入秋季的阳气渐消阴气渐长阶段,最后发展到冬季的阴气极盛阶段,完成一个年运动变化周期。

人们从一天的气候变化中,发现了它与一年的气候变化有相应的同步,早晨显得清凉,中午显得炎热,傍晚显得干爽,午夜显得寒冷,形成一个小四季的运行变化周期。

十二个月与十二时辰的地支排列告诉人们,寅卯月与时为风气旺盛,已午月与时为火气旺盛,申酉有与时为金气旺盛,壬癸月与时为水气旺盛,辰戍丑未月与时为土气旺盛。

以现在的科学知识来看,引起一年四季气候与一天昼夜气候发生变化的原因,完全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运动制造出来,重点体现为一个固定地域对太阳能量吸收状态的变化,太阳光和热的变化,制造出一年的气候变化,制造出一天的气候变化,由此更加就肯定了太阳是地支五行之气的产生来源。

从原理上分析,一天的气候变化,相当于对一年气候变化的缩小,而一年的气候变化,则相当于对一天气候变化的放大,对一年中十二个地支月份性质的分析,更容易发现地支规律中的秘密。

在阴阳运动规律上,从阴消阳长开始,到重阳极盛,然后进入阳消阴长,再到重阴极盛,它们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有序的渐变过程,一年的季节变化,为阴气阳气相互作用后的具体形式,处于阴阳运动规律周期中的每一个月份,都有自己特定的阴气与阳气的量变状态,于是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比如寅卯处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阶段,性质体现为风木,已午处于阳气极盛阶段,性质体现为火热,申酉处于阳气渐消,阴气渐长阶段,性质体现为燥金,亥子处于阴气极盛阶段,性质体现为寒水。

由特点而分成四季,这人们容易理解,而不能理解的问题是,同样处于阴气阳气运动变化周期过程中的辰、戍、丑、未,为什么又要成为季节的过渡期?这一切都是量变引发质变的结果,由于一年四季十二个月的性质特点,全部由地球上的阴气阳气相互消长变化所造成,其原因是:

当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发展到寅卯月时,它风木的性质最明显,风的特性作用力最强,当发展到辰月时,虽然还是处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过程中,而由于小小一点阴气不断渐长而产生的量变,已经造成辰月的性质上发生了变化,此时,它既不再体现为风木性质和程度,但又未能达到火热性质的程度,于是成为两者之间的性质过渡期。

在已午月,阳气极盛,火热的性质最明显,火的特性作用为最强,当进入戍月后,阴气开始复苏,这点阴气的出现,虽然还很弱小,但这一点点的量变,已经造成戍月性质的改变,此时,它既不再体现为火热性质的程度,但又未能达到燥金性质的程度,于是成为两者之间的性质过渡期。

当阳气渐消,阴气渐长发展到申酉月时,燥金的性质最为明显,燥的特性作用力最强,当发展到戍月后,虽然还处于阳气渐消,阴气渐长过程中,但小小一点阴气不断渐长的量变,已经造成戍月性质上的变化,此时,它既不再体现为燥金性质的程度,但也未能达到寒水性质的程度,于是成为了两者之间的性质过渡期。

在亥子月,阴气极盛,寒水的性质最为明显,寒的特性作用力最强,当进入丑月后,阳气开始复苏,这点阳气的出现,虽然还很弱小,但一点点的量变,已经造成丑月在性质上的改变,此时,它既不再体现为寒水性质的程度,但又未能达到风木性质程度,成为两者之间的性质过渡期。

辰、戍、丑、未为前后两个季节的过渡期,虽说它由前个季节逐渐消退,后个季节逐渐增长产生,但这四个过渡期都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表,这样,就不得不引发人们产生质疑,在实际的气候变化中,这四个季节过渡期究竟有没有气象学方面的科学依据呢?其具体的发生原理是怎样的呢?

地支的五行之气是对地球气候环境的忠实记载,它的运动变化过程必然有自然现象在演绎,其原理也必然在大自然的变化演绎中显露出来,只要用心分析,必然会有体会。

人们所说的气候环境,基本上是指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低空大气层,这个层次的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它在温度湿度和风力等等方面的变化,直接在左右着生物的生长状态。对近地大气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它重点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近地的大气温湿度,也称作为“天气”,另一部分为地表层的温湿度,它包括陆地与海洋的温度,也称作为“地气”,虽然天气与地气都从太阳中吸收能量,但大家都知道,天气来自稀薄的气体吸收的能量,而地气则来自厚实土地吸收的能量,由于组成的物质不同,于是造就了天气与地气各自有不同的性质特征,天气吸热快,散热也快,变化迅速,地气吸热慢,散热也慢,变化缓慢。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形,炎热的夏天里,在阳光的强烈照耀下,风带着酷热,地面热得烫脚,此时,若遇到一阵突然而来,迅速而过的狂风暴雨,大雨过后,空气凉爽了,但地面还带着温热,这就是天气变化快,地气变化慢的体现。

由于天气的变化与地气的变化之间,在过程中存在有一个时间差,地气的变化必然要滞后于天气的变化,这个时间就差就成为了季节过渡期的制造者,比如在夏季的时候,天气炎热,地气也炎热,当季节转凉时,天气迅速跟随着转凉,但地气还带着余热,在慢吞吞地开始发生变化,逐渐地转凉,于是出现了天气的冷在逐渐增加,而地气的热在逐渐消退的现象,这就成为前一个季节消退,后一个季节增长的过渡。

因为春季有一个特定的性质风,以寅卯为纯正的性质体现,夏季有一个特定的性质火,以已午为纯正的性质体现,秋季有一个特定的季节燥,以申酉为纯正的性质体现,冬季有一个特定的性质寒,以亥子为纯正的性质体现,于是木气渐消,火气渐长的过渡期制造出了辰土;火气渐消,金气渐长的过渡期制造出了未土;金气渐消,水气渐长的过渡期制造出了戍土;水气渐消,木气渐长的过渡期制造出了丑土。

古代的人们在经过实践观察后发现,每个月分的五行性质,并不是从当月的初一开始,也是说并不是以月亮的运行为依据,而是以阴气与阳气的量变为依据,这种依据在气候上的反映,是有据可查的,为了让人们准确地划分每个月的性质时段,古代的人们找到了自然界中能够判定量变的标定点,创造出了一套以二十四个节气为性质量变定位点的划分方法,二十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与十二个月分五行之气的关系:

从立春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雨水,到惊蛰点前止,是以阳木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惊蛰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春分,到清明点前止,是以阴木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清明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谷雨,到立夏点前止,是木气向火气转换的过渡时段;

从立夏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小满,到芒种点前止,是以阴火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芒种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夏至,到小暑点前止,是以阳火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小暑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大暑,到立秋点前止,是火气向金气转换的过渡时段;

从立秋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处暑,到白露点前止,是以阳金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白露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秋分,到寒露点前止,是以阴金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寒露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霜降,到立冬点前止,是金气向水气转换的过渡时段;

从立冬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小雪,到大雪点前止,是以阴水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大雪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冬至,到小寒点前止,是以阳水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小寒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大寒,到立春点前止,是水气向木气转换的过渡时段。

从节气与月分的关系中可以看到,寅月的木气从立春点才开始,卯月的木气从惊蛰点才开始,辰月的土气从清明点才开始,已月的火气从立夏才开始,午月的火气从芒种才开始,未月的土气从小暑点才开始,申月的金气从立秋点才开始,酉月的金气从白露点才开始,戍月的土气从寒露点才开始,亥月的水气从立冬点才开始,子月的水气从大雪点才开始,丑月的土气从小寒才开始。

月份与时辰的地支规律可以给人们一个明显的体验感觉,比较容易理解,人们一定注意到,在年份和日份中,同样存在有一个相同的地支系列,年份以十二年为一个地支变化周期,日份以十二天为一个地支变化周期,这两个周期表示的是什么?如果也是表示温度、湿度、风力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人们对此不会有明显的感觉?

年支与日支同样是表示地球上五行之气的变化过程,这是毫无疑问的,虽然在已午年,全年不会有特别炎热的气候现象,在亥子年,全年不会有特别寒冷的气候现象,同样,在已午日,不会特别特别炎热,在亥子日,也不会特别寒冷,这令到人们很难感觉到年与日地支变化的存在。人的感觉不明显,说明它的产生的变化规模比较弱,影响是肯定存在的,只不过它们被月份与时辰地支产生的明显现象所掩盖,不能因为弱,就忽视它的存在,年份与日份地支所产生的影响,仍然有一定的分量,一样可以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发生作用。

年支的程序表达了一个十二年为周期的五气循环过程,日支的程序表达了一个以十二天为周期的循环过程,由于地气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太阳的光和热,这就说明,我们祖先在远古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地球对太阳能量的吸收并不是每一年都等量相同,而是有多有少,存在有一个以十二年为周期的量变过程,而且还发现,地球每一天吸收的太阳能量也都发生变化,有一个以十二天为周期的量变过程。

地支传递出了一个信息,地气的五行性质,是地球吸收太阳的光和热后,由大气层与地表层的温差变化共同产生,无论是年支、月支、日支、时支,体现的都是大气层温湿度与地表层温湿度相互作用过程规律,由于月支与时支的变化程序最为明显,最容易为人们感觉和认识,只要认真地了解月与时的地支变化,就可以从中认识年支与日支的相应变化过程。

当再回头看地支的时候,就会明白: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在记录着大地五气的变化状态,从地支的阴阳属性从看到,子表示寒水处于强盛状态,丑表示为湿土处于衰弱状态,寅表示为风木处于强盛状态,卯表示为风木处于衰弱状态,辰表示为湿土处于强盛状态,已表示为热火处于衰弱状态,午表示为热火处于强盛状态,未表示为湿土处于衰弱状态,申表示为燥金处于强盛状态,酉金表示燥金处于衰弱状态,戍表示为湿土处于强盛状态,亥表示为寒水处于衰弱状态,地支的排列,体现了五行性质的有序变化过程,有一点需要明确的地方,地支不是数,它们之间没有一个在量上的重叠相加关系,但由于地支的排列顺序固定不变,故又可以当成为数来运用。

天干丙火

天干丙火

3. 丙

丙火之体:就是炳,就像赫赫太阳,炎炎大光,力物皆炳然着见而明显;

丙火之用:性格急躁,爱发脾气,直来直去,易惹是非,孤刚头狠,心高气傲,行为放纵。性急耿直,恭敬谦和,威仪凛烈,多主热情,但有时难免有冲动甚至是霸道的表现,同时丙火的人有义气,富权威,干事有劲头,不屈不挠,象征七杀。丙为太阳普照大地,在天上是阳光闪电,地下是炉冶之火,有文明之像,六丙生人喜欢在春秋生,因为春阳有解冻暖万物之功,秋阳有烘燥万物的作用。冬阳阴晦,夏阳炎热格局都不是很高。

《滴天髓辑要》论丙火:

“丙火猛烈,欺霜侮雪。能煅庚金,逢辛反怯。土众成慈,水猖显节。虎马犬乡,甲木若来,必当焚灭”(一本作马犬乡,甲来成灭)。

原注:火阳精也,丙火灼阳之至,故猛烈,不畏秋而欺霜,不畏冬而侮雪。庚金虽顽,力能锻之,辛金本柔,合而反弱。土其子也,见戊己多而成慈爱之德;水其君也,遇壬癸旺而显忠节之风。至于未遂炎上之性,而遇寅午戌三位者,露甲木则燥而焚灭也。

任氏曰:丙乃纯阳之火,其势猛烈,欺霜侮雪,有除寒解冻之功。能煅庚金,遇强暴而施克伐也;逢辛反怯,合柔顺而寓和平也。土众成慈,不凌下也;水猖显节,不援上也。虎马犬乡者,支坐寅午戌,火势已过于猛烈,若再见甲木来生,转致焚灭也。由此论之,泄其威,须用已土;遏其焰必在壬水;顺其性,还须辛金。己土卑湿之体,能收元阳之气;戊土高燥,见丙火而焦坼矣。壬水刚中之德,能制暴烈之火;癸水阴柔,逢丙火而涸干矣。辛金柔软之物,明作合而相亲,暗化水而相济;庚金刚健,刚又逢刚,势不两立。此虽举五行而论,然世事人情何莫不然!

何谓“丙火猛烈,欺霜侮雪?”

——任铁樵说:“丙乃纯阳之火,其势猛烈,欺霜侮雪。有除寒析冻之功。”在《易经》八卦中,丙为离火,位居南方,有文明之象,属太阳的正气,能生万物,在五阳干(甲丙戊庚壬)中。惟独丙火秉阳之精,为阳中之阳,不畏秋而欺霜,不畏冬而侮雪,所以丙生于冬天,反而逗人喜爱。

何谓“能锻炼庚金,逢辛反怯?”

——“丙火可以克庚金。故称锻庚金。”但丙辛化合为水,反而以水克火了。故丙子生日的人在冬腊月生,则水旺了,使日主受克。见到辛,主其人一生离别孤独,贫困潦倒,有暗病在身,处于仆从的命运。所以刘伯温说:“庚金虽顽,力能煅之,辛金本柔,合而反弱。”

何谓“土众成慈,水猖显节?”

——因为土为丙火之子,如果四柱中土多,其人有慈爱的心,如丙火生戊土为食神,丙火生己土为伤官,无论伤官、食神皆为丙火的儿女。儿女多的人,爱子之心必慈祥。自然之理。如果四柱中水多,丙火的克星是水,被克为官星,水火相济,其人则为官清正。

何谓“虎马犬乡,甲来焚灭?”

——含义指丙火的生日,地支占寅午戌(虎、马、狗)化火局。其火势更加凶猛,如果再逢甲木,必然遭此焚烧,反而不利。命学大师任铁樵对于丙火与其它干支五行的关系有详细的论解:“由此论之,泄其威,须用己土。泄其炎,必要壬水。顺其性,还须辛金。己土卑湿之体,能收六阳之气;戊土高燥,见丙火而焦矣。壬水刚中之德,能制暴烈之火。癸水阴柔,逢丙火而燥干矣。辛金柔软之物,明作合而相亲,暗化水而相济。庚金刚键,刚又逢刚,势不两立。此虽举五行而论,然世事人情,何莫不然?”

引证《三命通会》对丙火的论解:

丙火丽乎中天,普照六合;在天为日、为电,在地为炉,为冶,谓之阳火。其禄在巳,巳为炉冶之火,谓之死火。死火者,刚火也,喜死木发生其焰,恶金、土掩息其光。死木者,甲木也,甲禄在寅,寅乃阳木之垣,木盛火生,隐于木石之间,非人用之,不能生发,故五阳皆出乎自然而为先天,五阴皆系乎人事而为后天,丙火生于寅,其理甚明。如太阳之火自东而升,至西而没,且酉属兑,兑为泽;己土生金,金气盛,掩息丙火之光,不能显辉,岂无晦乎?故丙火生于寅而死于酉。经云:火无西向,正此谓也。

丙火犹如美丽的太阳,普照大地,万物赖阳光而生。在天空称“日”和“电”,在地上象炉光一样能冶炼一切,故称阳火。在十干中为六阳之首。丙禄在巳,而巳为炉冶之火。(纳音甲子称已巳为炉中火)称死火,也叫刚火。丙火喜欢死木来生焰,怕金土掩息光辉。所谓“死木”即是甲木,而甲禄到寅,而寅乃阳木之垣,木盛火生,隐于木石之间,非人用之不能生发。故五阳皆出乎自然为先天(犹如人之父),五阴皆系人事,而为后天(犹如人之母)。

《命经》说:“丙火太阳之象,上下化光无所不照,然不以浮水之木为母(指乙木),不能生有焰之火。不以湿水之土为子(指己土),阳光所不产也。纵遇江湖死水,不合不冲,则波涛弗致冲激焉,能为克火之害,其所忌者乃繁华之木,浥水不能生火反而能晦火之光,如五星太阳以木气为难之义”。

一元禅师在《天元论》中谈丙火与五行干支的关系及警句格言:

1、阳自败兮,丙为甲伤。阴不明兮,酉缘乙制。

注:此言母受制于人,则不能助子。丙火赖甲木生,以为光明照物。但如甲木受制于庚金克,则不能生火。同理,乙木受制于辛金,则不能助丁之力。

2、丙乙交会,平生福寿超群,出世深成才业。

注:丙,阳火也。乙,阴木也。阴木生阳火,相生也。乙为丙之母。丙为太阳之象,在天为日,在人道为君、为父、为夫,主刚毅不屈,有文明之体。又得乙木生之,是谓交会。逞其光辉,故得超群之象,且安寿考焉。

3、官禄并叠,丙食戊而成功。

注:丙火生戊土,同为食神之地,谓丙火食戊土之养,吉也。

4、天元正败,丙见己而伤残。干禄全轻,丁值戊而衰弱。

注:丙火见己土,丁火见戊土,为火土伤官之害。

5、丙辛化水,智显则必主文章。

注:丙辛合化水,主智显多巧。

6、炎炎丙火,遇壬而赫赫无光。

注:丙火,阳火也。取日之象,悬象在天,昭然光显。壬水,阳水,为江海。丙火遇会局(三合、三会)则有伤害。若不会局,则无害也。

7、水火既济,却言丙对癸乡。

注:癸水克丙火。丙为太阳,在天,癸水居地,上下悬隔,岂能相克?而子午相对,正得既济之象,终为吉兆。

释:

1、“阳自败兮丙为甲伤。”丙与甲的关系:

——丙火赖甲木生以为光明,倘若甲木受制于庚则不能生木之火,故丙反为甲木损伤。

2、“丙乙友会平生福寿超群,出世深茂才举。”丙与乙的关系:

——丙乃阳火,乙乃阴木也。阴木生阳火,此为相生之义。且乙为丙之母,丙为太阳之象,在天为日,在人道为君为父,为夫为君其人刚毅不屈,有文明之体,又得乙木生之,是谓交命,放其光耀故得超群之象。

3、“官禄并迭,丙食戊而成功。”丙与戊的关系:

——丙火生戊土,戊为丙的食神,尤如子养之。

4、“丙辛化水,智显必主文章。”丙与辛的关系:

——丙与辛合从金之,金能生水,辛也能够化水,是谓金水相生。

5、“炎炎丙火遇水而显赫无光。”丙与壬的关系:

——丙火为阳火也。取日之象悬挂在天照耀光显。壬水为阳水,称江海之水,寂然在下,岂能克丙火乎!运行交会相济,相利者是也。丙火遇会局(三合、三会)则有伤害。若不会局,则无害也。

6、“水火既济却言丙对癸乡。”丙与癸的关系:

——癸水克丙火,丙为太阳在天,居离位。癸水在地居坎位,上下悬隔,岂能相克,而子午相对,正得既济之象,终为吉兆。

归纳丙火的喜忌:

丙火生人喜出生在春天,秋天,因为春阳有暖万物之功,秋阳有燥万物之用,加之春天木旺,生丙火为印绶,印为文化,又代表权力。如果再遇上——天德——月德,行运东方,称之木火通明。故此人办事容易成功,精神也爽朗。而秋天为庚辛金旺相,丙火能煅庚金,使庚金成为有用之金。丙火克庚为偏财,而庚金刚健,丙火又猛烈,刚又逢刚,势不两立。

丙火克辛金为正财。因辛金为柔软之物,明作合而相亲。暗化水而相济,水又主智慧,故丙辛化水,智显必主文章,其人非等闲之辈。

丙火生人不喜欢出生在夏天、夏天为火旺时期,若再逢火盛,太过必致倾危,如丙日逢五月午或寅乡(正月)戌乡(九月)化之火局。火过旺则显凶灾。如果丙火日生人出生在冬天水旺或申子辰水局中,水克丙火,使火无光,受压仰,不自由。

归纳简化:

丙——春——甲乙——为印绶,生我者有利。

丙——夏——丙丁——为比劫,弟兄为财争夺。

丙——秋——庚辛——为财星,使我受用有利。

丙——冬——壬癸——为官杀,使我不自由失利。

丙——四季(三,六,九,腊月)——戊已——为伤官、食神,损耗元气失利。

引自《神峰通考》和《渊海子平》

丙火明明一太阳,原从正大立纲常。洪光不独窥千里,巨焰犹能遍八荒,出世肯为浮木子,传生不作湿泥娘。江湖死水安能克,惟怕成林木作殃。

略释:形容丙火象太阳光明,具有正大,三纲五常之性。太阳的光辉照遍大地,每个角落。丙火全靠木能生火,丙火不喜欢阴湿乏地。在水地与丙火不相克,木多生丙火反而遭殃。

《渊海子平》批注:

“丙火太阳之象,忌生扶,喜剥削、与水不合,则水不能克,惟忌木盛则蔽之。”丙火忌怕木多火炽,反而无利,喜欢泄精英,即“强火得土,方止其焰”。虽然水火不容有矛盾,但“火旺得水,方成相济”,使之水火平衡。

丙火通讲:

丙火:丙火代表阳火,为纯阳之火,其势猛烈为至阳,有除寒解冻之功,可将比喻为明耀之阳光, 如太阳的阳光一样,充满向外放射的热能,世界上最大公无私和最具奉献精神的是事物是太阳,阳光普照万物,万物欣欣向荣。在天干中丙就是太阳,所以丙火人也如太阳一般充满朝气、精力充沛、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热情有礼,是个很好的听众,不拘小节,善照顾别人.社会是最有领导风采的一群人便是丙火人了。丙火的人一生求胜,上进心强,感情丰富,积极好权。由于丙火象太阳一样能够提供热能为一切生物所必须具备,因此任何一个团体或专业,要成功必须要有一人是丙火日生的,这个人可加速使该团体活力十足!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华,已故歌坛大姐大梅艳芳都是丙火人。

丙火日出生的人,最好月令是巳火,这叫做“当时得令”,如果其他八字及木运流年好,这个人一生必贵为首脑。以香港特区来论,特区首长董建华,便是丙日巳月的八字,奇妙的是英国殖民地末代港督彭定康,也是丙日巳月的人。

在香港一九九七交替运程中,丙火的人占了政坛一大堆人,其中与董建华争做特区首长的杨铁梁就是生于丙日午月而败阵,在野党刘慧卿也是丙为火人,但可惜生在午火大运,欠了当时的“巳”字。

丙火人如生于正月令寅,又有午便是性急之人。但一见土,便可以减去脾气,但却欠运。因此小运的丙火人,必然大脾气,如没有脾气便失运了。香港政坛上的刘慧卿便是火猛丙人,时事火爆评论员黄毓民,原来是丙火人。

欠火的人较倾向佛教,道教,是上香这个原故。香是木的粉造,燃烧香烛其实是木生火。反之,喜欢金水的人,较不喜爱佛道,喜欢基督教天主教。你入天主教的教党,必用圣水加持三处,内置白云石,天使及基督天主,均为白云石所造,这感觉就十分“金水”了!

古云:“丙火猛烈,欺霜侮雪,能锻庚金,遇辛反怯”,丙火的威力大,可将庚金都融化,但偏偏怕了辛金,何解呢?因为丙辛合水,火性一刻间转为水性!

“土众生慈,水猖显节,虎马犬乡,甲来成灭”,丙火遇到土便泄气了,这会生慈悲之心。丙人遇火地寅午戌三会火,一见甲木便会燃烧起来,这会关乎存亡的问题!

在大火丧身的人,很多人都死在“丙火”及“三合火”局加甲寅,这是火险的宇宙密码。我(李居明)曾研究嘉利大厦大火的死者八字,发觉了这个现象。而癌症死者中,亦必为火毒所致!

“丙”火的人,与“炳”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位生于冬天水旺的失运丙火人,一改了姓名加个“炳”字,马上升职加薪。“丙”火最忌在“酉”月,用大量的“卯”木可使金因克而泄其力,以卯木生丙火,很多时候可以救丙日元的人,这都是实战的发现!

有一个说法:“丙”火年出生的人,都是伟人,是文明之象,这是有道理的!在一九九六年丙子年中,我(李居明)留意这年出生的小孩,大多数有较好的八字命运,其中上等的八字占了百分之七十!

丙火的七杀是壬水,丙火人如身弱见壬水太旺的人,都会有刑克的情况出现,因此神煞派有“丙火人忌见子水”的评算,“壬子”是同一组的水星,一个要丙火的人,一见“壬子”日,真是千灾万劫,奇怪地如果那天下雨,那天的情况更恶劣。而壬水克丙火的人,必然是近视眼!

“丙火猛烈,欺霜悔雪”,丙火一般情况下怕见到木,这就是为什么炎炎夏日最容易发生森林大火的原因。最喜欢看到是便是大海了,当太阳在大海上冉冉升起的时候,那是怎样一番壮丽景象啊!

滴天水髓云:丙火猛烈,欺霜侮雪,能锻庚金,辛金反怯,土众成慈,水猖显节,虎马犬乡,甲来成灭。丙临申位,逢阳水寿不长。

《穷通宝鉴》之丙火喜用提要:

寅月 壬水为用,庚金发水之源为佐。

卯月 专用壬水,水多用戊制之,身弱用印化之。

辰月 专用壬水,土重以甲为佐。

巳月 以庚为佐,忌戊制壬。

午月 壬庚以通根申宫为妙。

未月 以庚为佐。

申月 壬水通根申宫,壬多必取戊制。

酉月 四柱多丙,一壬高透为奇。无壬为癸。

戌月 忌土晦光,先取甲疏土,次用壬水。

亥月 月垣壬水秉令,水旺用甲木化之。身杀两旺,用戊制之。火旺用壬,木旺宜庚。

子月 气近二阳,丙火弱中复强,故用壬水,取戊制之,无戊用己。

丑月 喜壬为用,土多不可少甲。

《穷通宝鉴》之丙火:

三春丙火: 秉象至威,阳回大地,侮雪欺霜,用壬水为扶阳,名曰“天和地润”,既济成功。正月用壬,庚辛为佐。二月用壬水。三月土重晦光,取甲助之为妙。癸丙春生,不晴不雨之天,丙日春生,时月出癸,云雾迷蒙,不显不达,非若壬水辅丙也。

正月丙火:

三阳开泰,火气渐炎,取壬为尊,庚金佐之。壬庚两透,科甲定然。

即壬透庚藏,亦有异途显达。

支藏一二丙火,纳粟奏名,主为人慷慨英雄,有才迈众。

或一派庚辛混杂,常人。

得时月两透庚金,无辛者,定主清贵。

或辛年辛时,名为贪合酒色之徒,女命一理。

或丙少壬多,而无戊制,名“杀重身轻”,斯人笑里藏刀,寻非痞棍。或见一戊制壬,反成富贵,宜见一二比肩方妙。

或一片戊土,甲不出干,终非大器,且恐孤贫。

正月之丙,忌戊晦光,或支成火局,取壬水为贵。无壬,癸亦姑用,若壬癸俱无,取戊以泄火气,但属平人。

或支成火局,又作炎上而推。但不逢时耳,若不见东南岁运,反致孤贫。

或四柱有甲木,得庚金暗制,可作秀才。

无壬用癸者,略富贵,且官杀亦要旺相有根。

丙火无壬,多主贫贱,屡征屡验。

或火多无水,一至水乡必死,不然定有灾咎。惟五月丙火,合炎上格,则不喜水破格。

用癸无根,定主目疾。

二月丙火:

阳气舒升,用壬水,壬透天干,不见丁化,加以庚辛己亦透,壬水有根,定主科甲。

或无壬水,己土姑用,主有才学,虽不能成名,必衣食充足。

或一派壬水,见一戊制,虽不科甲亦有恩庇。

或无戊透,则有辰戌丑未之戊,但辰宫癸水,贪合成火,不能制壬,此平常衣禄。

若支下全无一戊,此系奔流之人,加以金多生水,下贱之命。

或一派戊土,亦用壬水,运喜行木,见土不祥,行火亦不利。

或丙子日辛卯时,乃从化格,但不逢时,贪财坏印,难招祖业。

若得一二重丁火破辛,壬水得位,亦主富贵,虽不科甲,亦有异途,名传郡邑。合此格,主妻妾多子。

或月时见二辛卯,日乃丙子,名为争合。年不透丁制辛,此人昏迷酒色,年透丁火反吉。

或支成木局,反因得财,因酒得名。

三月丙火:

气渐炎升,用壬水。

或成土局,取甲木为辅,壬不可离。壬甲两透,科甲定宜。惟忌庚出制甲,则秀才而已。

无甲用庚,助壬水泄土气,壬透甲藏,富大贵小。

有甲无壬,劳碌浊富。

壬藏无甲,一介寒儒。

壬甲两无,愚贱之辈。

乙丁杂乱,定必属凡夫。

地却为凶。

三夏丙火: 阳威性烈,专用壬水。若亥宫壬水无力,回克泄气故也。仍用申宫长生之水,方云富贵。四月用壬水,金为佐。五月亦用壬。四五月壬透者富贵,丁多兼看癸水。六月用壬,但借庚金为佐。阳刃合杀,威权万里。丁火羊刃太旺,正谓“羊刃倒戈,无头之鬼”。丙火用壬,生旺坐实方好,忌壬水太多,名“杀重身轻”。

四月丙火:

建禄于巳,火势炎炎,宜专用壬水,解炎威之力,成既济之功。

如无壬水,孤阳失辅,难透清光。得庚发水源,方为有根之水。壬庚两透,不见戊土,号曰“湖水汪洋,广映太阳,光辉显著,文明之象”,人合此格,不但科甲峥嵘,必有恩镒封荣。若不验,必暗损阴德。

或无壬水,癸亦姑用。见庚透癸,不富必贵。但心性乖僻,巧谋善辨。

或壬癸俱无,愚顽之辈。

火炎无制,僧道之流。不然须防夭折。

或一派庚金,不见比劫,有富无贵。

或丙午日干,四柱多壬,不见戊制,名曰“阴刑杀重”,光棍之流。

或支成水局,加之重重壬透,一无制伏,盗贼之命。如见己土,下贱鄙夫。

五月丙火:

火气愈炎,得壬庚高透,方为上命。

或一壬无庚,亦主贡监。犹防戊己出干,丁壬化合,则为平人。

即不透庚壬,或有申宫长生之水济之,坐禄之金,至妙。必入词林。又怕戊己杂乱,则为异路。

或成火局,不见滴水者,乃僧道鳏独之命。

即有一二癸水,多遇火土,用之无力,瞽目之人。

得戊己透泄火气,刑克孤寡,行北地多凶。何也?所谓燥烈水激反凶。

或成炎上格,柱运不见庚辛,多见甲乙者,反主大富贵。然亦不可见水运。

或有庚透者,衣禄充足,支火轻无目疾。支见水者异途。

或成土局,又为泄气太过,得壬滋甲出干,土被制而火得生扶,此必富贵寿考之格也。

六月丙火:

退气,三伏生寒,壬水为用,取庚辅佐。庚壬两透贴身相生,可云科甲名宦。

若无庚有壬,不见戊出,小富小贵。

见戊制壬则为乡贤而已。或己土出干混杂,此必庸夫俗子,其人贫困。

无壬下格,贫而且顽,男女一理。

或天干一派丙火,阳极生阴,干支两见庚壬,登科及第。

总之六月丙火用壬,不同余月用壬喜运行西北,六月用壬喜运行东南。

七月丙火:

太阳转西,阳气衰矣。日近西山,见土皆晦。惟日照湖海,暮夜光天。故仍用壬水辅映光辉,如壬多,取戊制方妙。有壬透干,又见戊土透干,可云科甲。

如戊藏支内,不过生员。

多壬无戊,平常人也。

或戊多壬少,亦属常人。

或多壬,一戊出制,所谓“众杀猖狂,一仁可化”,必主显达、有权威。

一派辛金,又为弃命从财,奇特之造,虽不科甲,亦有荣恩,但多依亲戚而进身之阶,从财者以水妻木子。

八月丙火:

日近黄昏,丙之余光,存于湖海,仍用壬水辅映。四柱多丙,一壬高透为奇,定主登科及第,富贵双全。

一壬藏支,亦主秀才。

或戊多困水,则假作斯文。

若无壬水,癸亦可用,但功名不久。

或见辛透,不能从化,贫苦到老。

或见一丁制辛,为人奸诈,不识高低,女命合此,长舌淫贱。

或成金局,无辛出干,此非从财,乃朱门饿莩。

如辛出干,不见比劫,此从财格,反主富贵,亲戚提拔,妻贤内助。

九月丙火:

火气愈退,所忌土晦光,必须先用甲木,次取壬水。甲壬两透,富贵非凡。

若无壬水,得癸透干亦可,虽不科甲,异路功名。

壬癸藏支,贡监而已。

甲藏壬透,无庚破甲,可许秀才。

或庚戊困了水木,定是庸才。

无甲壬癸者下格。

或一派火土,虽不太旺,亦自燥矣。如不离乡过继,亦主奔流。如无庚辛壬癸出干,必为夭命。

或支成火局,炎上失时。若运入南方,一贫彻骨。

十月丙火:

太阳失令,得见甲戊庚出干,可云科甲。主为人性好清高,斯文领袖。

如辛透见辰,名“化合逢时”,主大贵。

或壬多无甲,乃作弃命从杀,即不科甲,亦是宦僚。

或壬多有甲无戊,却非从杀,宜用己土混壬。

总之十月丙火,木旺宜庚,水旺宜戊,火旺用壬,随宜酌用可也。

十一月丙火:

冬至一阳生,弱中复强。壬水为最,戊土佐之。壬戊两透,科甲可许。

无戊见己,异路功名。

或无壬水,有癸出干,得金滋无伤,又有丙透以解冻,可许衣衿。

或一派壬,则用戊土。此人虽不成名,文章迈众。但名利虚浮,何也?因戊晦光。又须甲木为药也。

或无壬水,癸亦可用,但不甚显。

或四柱多壬无甲,乃作弃命从杀,亦有云路。

或水多、有甲、无戊,却非从杀,宜用己土浊壬。

十一月丙火与十月颇同。

十二月丙火:

气进二阳,侮雪欺霜。喜壬为用,己土司令,土多又不可少甲。壬甲两透,科甲堪宜。

甲藏则秀才而已。

或无甲得一壬透,富中取贵。

如见一派己土,不见甲乙,名“假伤官”,聪明性傲,名利虚浮。

或一派癸水,得己出干,必主自创基业,若制伏太过,又取辛金作用。得见癸透,此人即不成名,必清雅文墨之士。

丙火意象:

五行:阳火

方位:南方

地支午火

地支午火

7. 午

午火:为仲夏,农历五月,姤卦。火势正旺。为烽堠(位置正南方,五行属火、土,颜色赤黄。同时午生肖马,而烽堠正是戎马兵火所处之地)。

1、对应类象:干亢之地、窑炉冶炼之所、战场、沙场、战火烽烟之处、厅堂、富丽豪华大厦、体育场、马棚、放牧场等

2、身体部位:眼睛、头、心血系统等。午火精神司眼目

3、数目:2、5、7、9

《三命通会》批语:

“午月炎火正升入中气则一阴生也。庚至此为无用,己至此为归垣;见申子则必战克,见寅戌则越光明。运行东南,正是身强之地,若入西北,则休囚丧形矣。”午为烽堠。午正位于南,属火、土,其色赤黄,名其曰烽堠者,此也;又午为马,烽堠乃戎马兵火之处所也。午生人时利见辰,真龙出则凡马空矣,谓之马化龙驹。

午宫诗曰: 五月炎炎火正升,六阳气逐一阴生。庚金失位身无用,己土归垣禄有成。

申子齐来能战克,戌寅同见越光明。东南正是身强地,西北休囚己丧形。

五月为丁火在己土,升入中气,六阳中有一阴,故为一阴生。庚被丁火克制无用,己禄在午,称归垣。午逢申子水局被战克,午逢寅戌会火越有利。大运行东南方位有利,若行西北休囚之地则失利。

《渊海子平》批语:夏至后一阴生,申子辰合水局,恐相刑克,喜寅午戌合火局则吉。

一掌经中的午宫:

天福星---佛道星 命逢天福是生时,定然仓库有盈余,宽洪大量根基稳,财帛光华百福齐。此星照命,主人受福清闲,性情自在,度量宽洪,根基稳实,又得权刃相扶,衣帛充足,仓库盈余,堆金积玉之命,若犯重者,衣禄不多,若驿孤奸破星者,必主贪悭嫉妒,衣禄艰难之下命也。午宫天福命最强,荣华富贵在命上,遇着大事能化小,遇着小事保安康;处事为人心肠软,如同佛道好心肠。

注:

1:其人五官端正。

2:曾祖父那代、家境宽裕、不为官则为商、到了祖父这代、家境破落、到父亲这代家境一般、比较紧张(子宫也有这种特点)

3:小时是宝贝、胆小心软、多慈悲、多清闲。

4:心直口快、藏不住话、(书面语叫健谈)

5:家人或者自已信五术、现在不信将来必信(与子宫同)

6:喜欢出门、不喜欢呆在家里。

午火意象:

五行:阳火

方位:正南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天干地支的秘诀再给我讲一个和天干地支密码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

本文标题:天干地支的秘诀再给我讲一个 天干地支密码

本文链接:http://www.xingzuo789.com/article/47079.html

上一篇:男女婚配的20条法则有哪些 男女婚配的20条法则

下一篇:更多运势大全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运势大全相关文章
更多运势大全文章
喜欢运势大全就经常来哦!

精选运势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