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和即的意思是什么 及和既的意思
既在文言文里面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1.“既”“即”在文言文中各有哪些意思
既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部首笔画部首:旡部外笔画:5总笔画:9五笔86:VCAQ五笔98:VAQN仓颉:AIMVU笔顺编号:511541535四角号码:71712Unicode:CJK统一汉字U+65E2基本字义1.动作已经完了:~往不咎。
~而。2.已经:~成事实。
~定。3.常与“且”、“又”连用,表示两者并列:~快又好。
详细字义〈动〉1.(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象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
本义:吃罢,吃过)2.同本义[eatup]既,小食也。——《说文》。
罗振玉曰:“即,象人就食;既,象人食既。许训既为小食,义与形不协矣。”
君既食。——《礼记·玉藻》不拜既爵。
——《义礼·乡饮酒礼》3.食尽。指日全食或月全食[eclipse]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春秋·桓公三年》。杜预注:“既,尽也。”
其合相当如袭辟者,日既是也。——汉·王充《论衡》4.完毕;完了[plete;end]既而曰。
——《公羊传·宣公元年》。注:“事毕也。”
既者,尽也。有继之辞也。
——《谷梁传》既月。——《虞咐磨指书》董泽之蒲可胜既乎。
——《左传·宣公十二年》薮泽肆既。——《国语·周语》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
——《庄子·应帝王》5.又如:既济(六十四卦之。离下坎上。
意指万事皆济);既冠之后(成年之后。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副〉1.已经[already]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战国策·燕策》既克。
——《左传·庄公十年》既其出。——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既加冠。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聊斋志异·促织》既泣之三日。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2.又如:既成(已经完成);既位(已就其位);既醉以酒衡配,既饱以德(宾客称主人优厚待客的客气话)3.不久;随即[soon]楚成王以商臣为太子,既欲置公子职。——《韩非子·内储说下》昔李斯与包丘子俱事荀卿,既而李斯游巧入秦。
——《盐铁论·毁学》1.常用“则”、“就”、“那么”相呼应,相当于“既然”[since;as]既定策则仆须急归营。——梁启超《谭嗣同传》2.又如: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既以(既然已经);既不沙(既不阿,既不呵,既不唦,既不是呵,既不索。
都表示:既然不是这样,如果不是这样,不然的话)3.跟“且”、“又”、“也”、“还”等词配合,表示同时具有两种情况[both…and;aswellas]屈平既嫉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又如:既高且大;既快又好;既坚持原则,又灵活运用常用词组1.既成事实jìchéngshìshí[faitacpli;acplishedfact]已完成的、并且推定是不可改变的事2.既定jìdìng[antecedent;established;fixed;set]已定的,已为前提的既定方针3.既而jì'ér[soon;afterawhile;afterwards;later;subsequently]不久,一会儿,副词。
指上件事情发生后不久既而儿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既而得某尸于井。
——《聊斋志异·促织》既而胡即放。——清·梁启超《谭嗣同传》4.既来之,则安之jìláizhī,zéānzhī[sincewearehere,wemayaswellstayandmakethebestofit;nowthatwehavee,letusstayandtaketheroughwiththe***ooth;nowyouarehere,you'dbetterstay;sincethisisso,it'sbettertoacceptitandenjoyit]既已来此,那就随安于此他果然既来之,则安之,我也只得因居之安,则资之深。
——《儿女英雄传》5.既然jìrán[nowthat;as;since]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常用“就”、“也”、“还”等配搭既然他已经好些,他就可以回学校去了6.既是jìshì[since;nowthat]既然是既是干不成,就算了吧7.既往jìwǎng(1)[past]∶以前既往之事(2)[bygones]∶指已经过去的事情既往不究8.既往不咎jìwǎng-bùjiù[letbygonesbebygones;donotcensure***.forhispastmisdeeds;donotgointopastmisdeeds]不追究已经过去的错误既往不咎,立功赎罪9.既有今日,何必当初jìyǒujīnrì,hébìdāngchū[iftheremustbetoday,thenwhyshouldtherehavebeenotherdays;ifIhadknownitwouldetothis,Iwouldhaveacteddifferently;ifithastobelikethisnow,it'sapityitwasevenlikethatinthebeginning]既然有今日的如此结果,何必在当初那么做。用以感慨现今的不如意,而深悔过去的错误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红楼梦》即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部首笔画部首:卩部外笔画:5总笔画:7五笔86:VCBH五笔98:VBH仓颉:AISL笔顺编号:5115452四角号码:77720Unicode:CJK统一汉字U+5373基本字义1.就是:知识~力量。2.当时或当地:~日。
~刻。~席。
~景。在~。
~兴(xìng)。3.就,便:黎明~起。
4.假如,倘若:~使。~便(biàn)。
~或。~令。
5.靠近:不~不离。6.到,开始从事:~位。
详细字义〈动〉1.(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
本义:走近去吃东西)2.。
2.在文言文中,“既”字有多少种意思
在文言文中,“既”【jì】字的意思是:尽;完;终了。
韩愈《进学解》:“言未~,有笑于列者曰。”后来;不久。
《左传?成公二年》:“~,卫人赏之以邑。”已经,……以后。
《廉颇蔺相如列传》:“~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全;都;皆。
《屈原列传》:“楚人~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既然;既然是。
《归去来兮辞》:“~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季氏将伐颛臾》:“~来之,则安之。”
与“且”、“又”、“亦”相呼应,表并列关系。《芙蕖》:“有风~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谋攻》:“三军~惑且疑,则诸侯之难到矣。”通“即”,就;便。
《荆轲刺秦王》:“轲~取图奉之。””【既而】不久;过了不久。
【既且】已经过去。【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既夕】古丧礼土葬前最后一次吊哭的晚上。既而【jìér】不久,一会儿,副词。
指上件事情发生后不久。例句:既而以王意未洽,更咨话浅近谐戏之事,王则欢然。
有救了?范疆、张达闻声先是一愣,既而面现大喜。既是【jìshì】既然是。
例句:既是干不成,就算了吧既定【jìdìng】已定的,已为前提的,既定方针。例句:铁路道碴,将载入碴列车在一个既定的镇流器偏袒。
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目前情势已有所改变,我们可能无法坚持既定原则,一成不变。
3.在文言文中,“既”字有多少种意思
在文言文中,“既”【jì】字的意思是:
1.尽;完;终了。韩愈《进学解》:“言未~,有笑于列者曰。”
2.后来;不久。《左传?成公二年》:“~,卫人赏之以邑。”
3.已经,……以后。《廉颇蔺相如列传》:“~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4.全;都;皆。《屈原列传》:“楚人~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5.既然;既然是。《归去来兮辞》:“~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季氏将伐颛臾》:“~来之,则安之。”
6.与“且”、“又”、“亦”相呼应,表并列关系。《芙蕖》:“有风~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谋攻》:“三军~惑且疑,则诸侯之难到矣。”
7.通“即”,就;便。《荆轲刺秦王》:“轲~取图奉之。””
【既而】不久;过了不久。
【既且】已经过去。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既夕】古丧礼土葬前最后一次吊哭的晚上。
8.既而【jìér】不久,一会儿,副词。指上件事情发生后不久。
例句:
1.既而以王意未洽,更咨话浅近谐戏之事,王则欢然。
2.有救了?范疆、张达闻声先是一愣,既而面现大喜。
3.既是【jìshì】既然是。
例句:既是干不成,就算了吧
4.既定【jìdìng】已定的,已为前提的,既定方针。
例句:
1.铁路道碴,将载入碴列车在一个既定的镇流器偏袒。
2.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
3.目前情势已有所改变,我们可能无法坚持既定原则,一成不变。
4.就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古汉语解释
常见含义
[2]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
代词
[3]1.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1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翁失马》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③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⑤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2.用在名词后,相当于“。。这个人”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3.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例:①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4.放在数词之后。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助词
1.用在假设复句或因果复句中表停顿,以提示下文。例: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者,与此案同!——《资治通鉴》2.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例:何者?上下之分也。3.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柳宗元《黔之驴》②言之,貌若甚戚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4.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构成“者。也”的结构。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生僻/不确定含义
1.(不确定,虽然许多版本异译为该含义,但《古汉常用字典》中查不到,可能与助词中的含义1相同)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例: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不确定)助词,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不确定)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4.(生僻含义)通“也”:----《韩非子·八经》:“任事也无重……处官也无私。”[4]《说苑·政也理》:“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也均作“者”义解,而见古书中“者”“也”可互用。
5.“及”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
1、从后头跟上:来得及。赶不及。
2、达到:及格、合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
3、趁着,乘:及时。及早。及锋而试。
4、连词,和,跟: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1]
详细解释
【动】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2、追赶上,抓住。
及,逮也。——东汉·许慎《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来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
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3.至,达到。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来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贾谊《论积贮疏》
及是,愈以为诚有。——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祸且及汝。——明·魏禧《大铁椎传》
廷益抱诚,噬膻曷及?——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4.待,等到。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及其日中如探汤。
(袁可立)及长,数有异兆。——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及敌枪再击。——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记》
如:及夫(等到)。
5、遭受。
铁铦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6、比得上,能与……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
又如:我不及他。
7、连累;关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8、通“给”。供应。
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管子国蓄》
9.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及为北徐州,时有势族请姻者。——《梁书·韦放传》
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明·宋濂《看松庵记》
10.遍及。
泽及万世而不为仁。——《庄子·大宗师》
推恩海内,泽及鸟兽。——《东坡先生墓志铭》
【介】
趁。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又如:及今(趁现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连】
和,与。
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洄曲及四境。
袁(袁可立子袁枢)出家刻十余种及王觉斯法书以示。——――明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
扣其乡及姓字。——明·魏禧《大铁椎传》
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
又如:孔子及门徒。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副】
1、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
2、表示频率,相当于“又”。
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名】
姓。及姓。[1]
6.所以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唐韩愈《李花》诗之一:“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帀至日斜。”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红娘曰:‘非先生所知也。’生曰:‘愿闻所以。’”《儒林外史》第一回:“问其所以,都是黄河沿上的州县,被河水决了,田庐房舍,尽行漂没。”
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3.用以,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史记·孟尝君列传》:“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宋苏洵《几策·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4.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红楼梦》第六二回:“他和林妹妹是一日,他所以记得。”赵树理《三里湾·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先到的,所以对这房子里边的情况很熟悉。”
5.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记·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异日,种谏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罢若身疾作者,但为吴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远来者,正要相公游此间耳。”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李自成之所以敢于向东奔窜,是因为他联络罗汝才到潼关接应。”
6.连词。表示因果关系。上半句用“因”或“缘”,下半句用“所以”。后来发展为“因为……所以……”的句式。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前蜀贯休《蜀王入大慈寺听讲》诗:“只缘支遁谈经妙,所以许询都讲来。”《老残游记》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老舍《黑白李》:“黑李是我的好友,因为常到他家去,所以对白李的事儿也略知一二。”
7.可以。《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庄子·知北游》:“人伦虽难,所以相齿。”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九:“言可以相齿也。”《文子·上仁》:“贵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爱以身治天下,所以托天下。”
8.所作,所为。《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康有为注:“以,为也。”
7.其在文言文中的解释是什么
其qí
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发其窍:挖这个孔洞
其善者:那些优点,好的地方
问其故:问这件事的原因
专其利:享有这种好处
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遽契其舟:赶快用刀在船上刻了记号
苦其心智:使他的心灵受到挫折
劳其筋骨:使他的身体劳累
其大如拳:象拳头一样大小
其义自见:自然而然地明白它的意思
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时的规模
他的: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
⒈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的,他们,他们的:~貌不扬。劝~自力。促~成功。人尽~才。各得~所。
⒉指示代词。那(这),那(这)些,那(这)样:不乏~人。确有~事。
⒊连词。如果,假使:若~为难,你就不去。
⒋文言助词。〈表〉揣测、反问、期望、命令等:~奈我何?尔~勉之。
⒌虚指,无实在意义:北风~凉。夸夸~谈。
⒍[其中]这(那)里面:乐在~中。
⒎[其他][其它]别的。
⒏[其次]第二,次要的。
⒐[其余]另外的,剩下的。
⒑[其实]事实上,实际上:盛名之下,~实难副。
—————————————————
其jī1.助词。用于疑问代词之后,表疑问语气。2.用于地名。3.用于人名。汉代有审食其、郦食其。
—————————————————
其jì1.助词。常用在"彼"之后。
8.文言文中的是什么意思
“是”在古文中有如下几种解释:
①正确,与“非”相对。陶渊时《归去来辞》:“今是而昨非。”
②认为正确。《墨子.尚同上》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
③表示肯定判断。《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
④指示代词。此,这。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清.方苞《狱中杂记》:“是疾易传染。”
⑤动词,用在前置的宾语和动词之间强调宾语《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小国将君是望,敢不唯命是听。”
是寡人之过中是指示代词应该翻译成这而不是这是把是翻译成这是是一个典型的根据翻译而得的一个错误,有些时候翻译句子而得的并不能从中直接提取单字,但绝大部分时候是可以的
文言文及同列的即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1.古文中的既是什么意思
jì
①尽;完;终了.韩愈《进学解》:“言未~,有笑于列者曰.”
②后来;不久.《左传?成公二年》:“~,卫人赏之以邑.”
③已经,……以后.《廉颇蔺相如列传》:“~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④全;都;皆.《屈原列传》:“楚人~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⑤既然;既然是.《归去来兮辞》:“~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季氏将伐颛臾》:“~来之,则安之.”
⑥与“且”、“又”、“亦”相呼应,表并列关系.《芙蕖》:“有风~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谋攻》:“三军~惑且疑,则诸侯之难到矣.”
⑦通“即”,就;便.《荆轲刺秦王》:“轲~取图奉之.””
2.“及”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陆枝释
1、从后头跟上:来得及。赶不及。
2、达到:及格、合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
3、趁着,乘:及时。及早。及锋而试。
4、连词,和,跟: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1]
详细解释
【动】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2、追赶上,抓住。
及,逮也。——东汉·许慎《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来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
令(与季节谈悉闹令令相适应)。
3.至,达到。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来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贾谊《论积贮疏》
及是,愈以为诚有。——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祸且及汝。——明·魏禧《大铁椎传》
廷益抱诚,噬膻曷及?——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4.待,等到。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及其日中如探汤。
(袁可立)及长,数有异兆。——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及敌枪再击。——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记》
如:及夫(等到)。
5、遭受。
铁铦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6、比得上,能与……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
又如:我不及他。
7、连累;关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含罩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8、通“给”。供应。
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管子国蓄》
9.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及为北徐州,时有势族请姻者。——《梁书·韦放传》
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明·宋濂《看松庵记》
10.遍及。
泽及万世而不为仁。——《庄子·大宗师》
推恩海内,泽及鸟兽。——《东坡先生墓志铭》
【介】
趁。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又如:及今(趁现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连】
和,与。
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洄曲及四境。
袁(袁可立子袁枢)出家刻十余种及王觉斯法书以示。——――明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
扣其乡及姓字。——明·魏禧《大铁椎传》
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
又如:孔子及门徒。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副】
1、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
2、表示频率,相当于“又”。
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名】
姓。及姓。[1]
3.“既”“即”在文言文中各有哪些意思
既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部首笔画部首:旡部外笔画:5总笔画:9五笔86:VCAQ五笔98:VAQN仓颉:AIMVU笔顺编号:511541535四角号码:71712Unicode:CJK统一汉字U+65E2基本字义1.动作已经完了:~往不咎。
~而。2.已经:~成事实。
~定。3.常与“且”、“又”连用,表示两者并列:~快又好。
详细字义〈动〉1.(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象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
本义:吃罢,吃过)2.同本义[eatup]既,小食也。——《说文》。
罗振玉曰:“即,象人就食;既,象人食既。许训既为小食,义与形不协矣。”
君既食。——《礼记·玉藻》不拜既爵。
——《义礼·乡饮酒礼》3.食尽。指日全食或月全食[eclipse]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春秋·桓公三年》。杜预注:“既,尽也。”
其合相当如袭辟者,日既是也。——汉·王充《论衡》4.完毕;完了[plete;end]既而曰。
——《公羊传·宣公元年》。注:“事毕也。”
既者,尽也。有继之辞也。
——《谷梁传》既月。——《虞书》董泽之蒲可胜既乎。
——《左传·宣公十二年》薮泽肆既。——《国语·周语》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
——《庄子·应帝王》5.又如:既济(六十四卦之。离下坎上。
意指万事皆济);既冠之后(成年之后。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副〉1.已经[already]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战国策·燕策》既克。
——《左传·庄公十年》既其出。——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既加冠。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聊斋志异·促织》既泣之三日。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2.又如:既成(已经完成);既位(已就其位);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宾客称主人优厚待客的客气话)3.不久;随即[soon]楚成王以商臣为太子,既欲置公子职。——《韩非子·内储说下》昔李斯与包丘子俱事荀卿,既而李斯入秦。
——《盐铁论·毁学》1.常用“则”、“就”、“那么”相呼应,相当于“既然”[since;as]既定策则仆须急归营。——梁启超《谭嗣同传》2.又如: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既以(既然已经);既不沙(既不阿,既不呵,既不唦,既不是呵,既不索。
都表示:既然不是这样,如果不是这样,不然的话)3.跟“且”、“又”、“也”、“还”等词配合,表示同时具有两种情况[both…and;aswellas]屈平既嫉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又如:既高且大;既快又好;既坚持原则,又灵活运用常用词组1.既成事实jìchéngshìshí[faitacpli;acplishedfact]已完成的、并且推定是不可改变的事2.既定jìdìng[antecedent;established;fixed;set]已定的,已为前提的既定方针3.既而jì'ér[soon;afterawhile;afterwards;later;subsequently]不久,一会儿,副词。
指上件事情发生后不久既而儿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既而得某尸于井。
——《聊斋志异·促织》既而胡即放。——清·梁启超《谭嗣同传》4.既来之,则安之jìláizhī,zéānzhī[sincewearehere,wemayaswellstayandmakethebestofit;nowthatwehavee,letusstayandtaketheroughwiththe***ooth;nowyouarehere,you'dbetterstay;sincethisisso,it'sbettertoacceptitandenjoyit]既已来此,那就随安于此他果然既来之,则安之,我也只得因居之安,则资之深。
——《儿女英雄传》5.既然jìrán[nowthat;as;since]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常用“就”、“也”、“还”等配搭既然他已经好些,他就可以回学校去了6.既是jìshì[since;nowthat]既然是既是干不成,就算了吧7.既往jìwǎng(1)[past]∶以前既往之事(2)[bygones]∶指已经过去的事情既往不究8.既往不咎jìwǎng-bùjiù[letbygonesbebygones;donotcensure***.forhispastmisdeeds;donotgointopastmisdeeds]不追究已经过去的错误既往不咎,立功赎罪9.既有今日,何必当初jìyǒujīnrì,hébìdāngchū[iftheremustbetoday,thenwhyshouldtherehavebeenotherdays;ifIhadknownitwouldetothis,Iwouldhaveacteddifferently;ifithastobelikethisnow,it'sapityitwasevenlikethatinthebeginning]既然有今日的如此结果,何必在当初那么做。用以感慨现今的不如意,而深悔过去的错误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红楼梦》即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部首笔画部首:卩部外笔画:5总笔画:7五笔86:VCBH五笔98:VBH仓颉:AISL笔顺编号:5115452四角号码:77720Unicode:CJK统一汉字U+5373基本字义1.就是:知识~力量。2.当时或当地:~日。
~刻。~席。
~景。在~。
~兴(xìng)。3.就,便:黎明~起。
4.假如,倘若:~使。~便(biàn)。
~或。~令。
5.靠近:不~不离。6.到,开始从事:~位。
详细字义〈动〉1.(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
本义:走近去吃东西)2.。
4.既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既
jì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象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本义:吃罢,吃过)
同本义[eatup]
既,小食也。——《说文》。罗振玉曰:“即,象人就食;既,象人食既。许训既为小食,义与形不协矣。”
君既食。——《礼记·玉藻》
不拜既爵。——《义礼·乡饮酒礼》
食尽。指日全食或月全食[eclipse]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春秋·桓公三年》。杜预注:“既,尽也。”
其合相当如袭辟者,日既是也。——汉·王充《论衡》
完毕;完了[plete;end]
既而曰。——《公羊传·宣公元年》。注:“事毕也。”
既者,尽也。有继之辞也。——《谷梁传》
既月。——《虞书》
董泽之蒲可胜既乎。——《左传·宣公十二年》
薮泽肆既。——《国语·周语》
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庄子·应帝王》
又如:既济(六十四卦之。离下坎上。意指万事皆济);既冠之后(成年之后。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及和暨有什么区别
问题一:“及”与“暨”的区别及有且的意思,是递进关系暨是和的意思,是并列关系
问题二:及、和、暨、与,四个的区别这几个词都是连词,但其具体用法和意味不完全相同。
“与”是从文言里继承过来的,因此,口语中用得较少,但在文章的标题及书面语中较为常见。如“批评与自我批评”“《文学与出汗》”等。
“及”和“与”一样,也是口语里不大用的,可它跟“与”的意味不同。它本来有“由此及彼”的意思,它所连接的两头显然有主要和次要或先和后之分,因此它所连接的两部分不能颠倒过来。“及”也不能用“与”来代替,“及”常常跟“其”或“其他”连用。
“以及”的作用相当于“和”,但又有区别。它和“及”一样,所连接的两边前一部分总是主要的。但“以及”的用法又比“及”广泛些,它不但能连接名词,也能连接动词、短语和句子。
“和”“同”暨“与”除了作连词外,还可以作介词。一般说来,从两个方面来判定:一是前后两个部分可以对调,对调后基本意义不变的是连词;前后两个部分不能对调,对调后意义跟原来不同的是介词。二是如果是介词,它的前边可以插入别的成分;如果是连词,它的前边就不能插入别的成分。
“暨”的意思跟“和”“及”差不多。但是,它用在更庄重、正式的场合。而且,它跟“和正空”“及”并不通用。在一些专用的名称中,则更是非它不可。
我们在非常非常庄重、隆重的场合,也把它用在这样的地方:
xxx先生暨夫人纪念文教基金会。
问题三:“暨与”的意思暨[jì]
生词本
中文解释-英文解释
中文解释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百科释义
部首笔画
字形结构
和,及,与。
到,至:~今。
姓。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
英文解释
问题四:暨、及、既、即,都是什么意思,如何区别应用!?暨jì
1.和,及,与。
2.到,至:~今。
3.姓。
及jí
1.从后头跟上:来得~。赶不~。
2.达到:~格。~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过犹不~。
3.趁着,乘:~时。~早。~锋而试。
4.连词,和,跟:阳光、空气~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
既jì
1.动作已经完了:~往不咎。~而。
2.已经:~成事实。~定。
3.常与“且”、“又”连用,表示两者并列:~快又好。
即jí
1.就是:知识~力量。
2.当时或当地:~日。~刻。~席。~景。在~。~兴(xìng)。
3.就,便:黎明~起。
4.假如,倘若:~使。~便(biàn)。~或。~令。
5弗靠近:不~不离。
6.到,开始从事:~位。
问题五:暨表彰大会与表彰大会有什么区别分别是什么意思暨表彰大会是指在这个会上主要是弄别的事,顺便进行表彰。而表彰大会就是专门开的进行表彰的会议
满意请采纳,谢谢
问题六:暨与及的区别“暨”跟“及”都能用于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但是二者有两点不同。
一是读音不同。“暨”读jì“及”读jí。
二是语体色彩不同。“暨”具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具有庄重典雅的意味,“及”没有这种书面语色彩。
因此,“暨”常用于郑重的语用场阀,例如会标、请柬、贺函等。这些地方的“暨”不能用“及”替换。在行文中的“及”一般也不能用“暨”来代樱伏替。
问题七:“及”与“暨”的区别及有且的意思,是递进关系
暨是和的意思,是并列关系
问题八:及、和、暨、与,四个的区别这几个词都是连词,但其具体用法和意味不完全相同。
“与”是从文言里继承过来的,因此,口语中用得较少,但在文章的标题及书面语中较为常见。如“批评与自我批评”“《文学与出汗》”等。
“及”和“与”一样,也是口语里不大用的,可它跟“与”的意味不同。它本来有“由此及彼”的意思,它所连接的两头显然有主要和次要或先和后之分,因此它所连接的两部分不能颠倒过来。“及”也不能用“与”来代替,“及”常常跟“举颂瞎其”或“其他”连用。
“以及”的作用相当于“和”,但又有区别。它和“及”一样,所连接的两边前一部分总是主要的。但“以及”的用法又比“及”广泛些,它不但能连接名词,也能连接动词、短语和句子。
“和”“同”暨“与”除了作连词外,还可以作介词。一般说来,从两个方面来判定:一是前后两个部分可以对调,对调后基本意义不变的是连词;前后两个部分不能对调,对调后意义跟原来不同的是介词。二是如果是介词,它的前边可以插入别的成分;如果是连词,它的前边就不能插入别的成分。
“暨”的意思跟“和”“及”差不多。但是,它用在更庄重、正式的场合。而且,它跟“和”“及”并不通用。在一些专用的名称中,则更是非它不可。
我们在非常非常庄重、隆重的场合,也把它用在这样的地方:
xxx先生暨夫人纪念文教基金会。
问题九:暨、及、既、即,都是什么意思,如何区别应用!?暨jì
1.和,及,与。
2.到,至:~今。
3.姓。
及jí
1.从后头跟上:来得~。赶不~。
2.达到:~格。~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过犹不~。
3.趁着,乘:~时。~早。~锋而试。
4.连词,和,跟:阳光、空气~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
既jì
1.动作已经完了:~往不咎。~而。
2.已经:~成事实。~定。
3.常与“且”、“又”连用,表示两者并列:~快又好。
即jí
1.就是:知识~力量。
2.当时或当地:~日。~刻。~席。~景。在~。~兴(xìng)。
3.就,便:黎明~起。
4.假如,倘若:~使。~便(biàn)。~或。~令。
5弗靠近:不~不离。
6.到,开始从事:~位。
问题十:暨表彰大会与表彰大会有什么区别分别是什么意思暨表彰大会是指在这个会上主要是弄别的事,顺便进行表彰。而表彰大会就是专门开的进行表彰的会议
满意请采纳,谢谢
下一篇:更多十二生肖
喜欢十二生肖就经常来哦!
热门十二生肖
- 1鼠肖几月份出生好 属鼠的几月出生最好卜易居
- 21972年属鼠人今天运势,属马的和什么属相最配 1972年属鼠人今天运势,属马的和什么属相最配婚姻
- 3十二生肖排列顺序表由来 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是什么样的
- 4老黄历测八字算命 八字算命老黄历八字算命生辰八字老黄历网算命最准...
- 5属猴摩羯座明星,生肖属猴的明星有谁 属猴摩羯座明星,生肖属猴的明星是什么
- 6合婚的生肖 生肖合婚歌诀
- 7属鸡人在2023年的全年运势女 2023年属鸡女的桃花运
- 8属鸡摩羯男情感分析 属鸡摩羯男是好老公吗
- 970年属狗51岁命中注定2023 70年生肖狗51岁以后运势
- 10属鸡的摩羯座男生一生命运 摩羯座属鸡男生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