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广州高达模型展 2023广州高达展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广州高达模型展 2023广州高达展览的文章,本文对文章2023广州高达模型展 2023广州高达展览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广州有哪些博物馆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无论以前人们曾有过多么的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颤毕辩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博物”作为一个词,zui早在《山海经》就出现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
到了19世纪的后半叶,把“博物”一词开始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博物”与“馆”连成一个词,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称呼在我国出现得比较晚,仅有一百来年的时间。
1.镇海楼
镇海楼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龙冈上。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时,把北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同时在山上修筑了一座五层楼以壮观瞻。
该楼又名“望海楼”。因当时珠海河道甚宽,故将“望江”变为“望海楼”,又因楼高5层,故又俗称“五层楼”,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
镇海楼顶层正面高悬“镇海楼”横匾。镇海楼两侧对联:“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古今曾以“镇海层楼”、“越秀远眺”和“越秀层楼”先后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炮。镇海楼历史上曾五毁五建,现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1928年重修时由木构架改建成。
镇海楼全楼高25米,呈长方形,阔31米,深16米。1929年成为广州市市立博物馆。1950年改名广州博物馆,分朝代陈列广州城2000多年发展的文物史料。
探访侧记:将镇海楼放在系列活动的第一位,因为它是广州历史博物馆!探访很简单,不再叙述。值得一说的是,在“五层楼”的zui上面吃了一顿中饭——方便面。说实在的,在博物馆这狭小的空间,再摆几张桌子吃方便面,大煞风景!而自己又充当了“煞风景”的“帮凶”,需要检讨一下!在楼上还看见了一腿残人,借着拐杖,坚强地走上了这“五层楼”。这又给自己添了一份力量!
2.邮政博览馆
邮政博览馆,位于沿江西路,面向珠江,西接海关大楼,东邻南方大厦,与相邻的爱群大厦组成珠江沿江路zui亮丽的一道风景。
始建于1916年,其前身是国民政府广东邮务管理局,80多年来一直是广州邮政的办公大楼。
2002年它作为广州zui早的邮政建筑而被辟为邮政博览馆向公众开放,成为展示广州邮政发展历史和集邮茄缺文化的一个窗口,而其本身就见证着广州邮政历史的变迁与发展。
博览馆设在大厦二楼和三楼,共有7个展厅,分古代邮驿通信、大清邮政、中华邮政和改革开放后的广州邮政四个部分。
探访侧记:以前路过邮政博物馆很多次,但终究是没有进去。这次就大胆地进去看看。其内的博物馆部分闭馆,也许是为亚运做准备的需要吧?
但其间的集邮及买有关邮政衍生品的生意在继续中。想把“闭馆通知”拍摄一下,保安很警觉而来阻挠,一番理论,其终觉理亏,继续拍摄!
3.荔湾博物馆
荔湾博物馆,是以收藏、陈列和研究荔湾历史、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的广东省首家区级博物馆。馆址是民国初期英商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仲先生的故居,这里既有西式别墅,又有中式庭园。
2000年,荔湾博物馆的西关民俗馆正式对外开放,西关民俗馆以重建的西关大屋为主体建筑,座落于原馆址东侧,通过家居摆设、情景陈列局部再现传统西关大屋的典型模式及西关住家的生活情态和文化景观。
落成的西关大屋遵循“整旧如旧”的数袭原则,从平面布局、立面处理、建筑设计和细部装饰等方面全方位恢复昔日古老大屋的建筑模式和风格。
内部陈设以明清广式家具为主,在楼梯回廊,空置房间等处辅以“西关大屋建筑意境”、“西关民俗风情”、“婚嫁习俗”、“节令习俗”等展览,籍以展示以西关大屋为居住载体的西关人家的生活习俗及昔日“西关角”、“住家林”的神韵。
探访侧记:第一次去,虽然说是在逢源北街84号,但真正找到它也是不容易。这次则有些意外,或许特意去找还真找不到!没有想到它躲在这巷子的深处,博物馆门前完全没有空间,显得很憋仄。也许自己是从侧门进来的吧?!正门在龙津西路泮溪酒家西侧。设计着下次的路线:在泮溪酒家饮完早茶后,再来参观一番。
4.从化博物馆
从化博物馆,建于1998年,该馆以保藏并展出本地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文物资料为主,兼具青少年美学教育,群众性美术、书法、摄影、收藏等爱好者活动、交流场所的功能和作用,是从化市举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探访侧记:建筑本身有些博物馆的样子,但里面的东西实在太少!特别是二楼没有开(据说每年都有几个月不开),将其整个浏览了一遍,也没花几分钟!就与工作人员开玩笑说,这有些浪费国家钱与人员编制的感觉,他们似乎也认同。
5.番禺博物馆
番禺博物馆,位于市桥西北的银平路,分为多功能主体陈列大楼、东汉古墓群和景区等三部分,是番禺的标志性建筑。番禺史话展厅以生动的内容讲述番禺的历史变迁,展示番禺在各历史时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田园水乡——番禺汉代出土文物展厅,精心复制的历史场景、分门别类的文物介绍,形象地再现了被誉为岭南鱼米之乡的番禺在两汉时期丰盛康平的生活情景;番禺籍历代书画家及岭南画派专题展厅,以介绍番禺籍历代书画家及岭南画派高剑父等名家书画的精美作品为主;尹积昌雕塑艺术馆收藏了尹积昌先生生前捐献番禺博物馆的100多件雕塑精品,从中可以领略这位雕塑大师的艺术风采;乡梓情深——华侨港澳同胞事迹展厅,记载了番禺广大旅外乡亲爱国爱乡,为番禺各项事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探访侧记:春节期间,一家人去探访了一回。博物馆很气派,只是位置相对偏远了些,公交系统不甚发达,参观人员是“门可罗雀”,博物馆内部展品是可圈可点。但说实在的,作为一个区级博物馆能够有多少“镇馆之宝”呢?要求不要太高!在“尹积昌雕塑艺术馆”倒逗留了很长的时间,知道了很多知名的雕塑出自尹积昌,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另外,为了探寻东汉古墓群,在5月底又去了一趟番禺博物馆。
6.南越王博物馆
南越王博物馆,是建立在南越王墓遗址之上的,保护出土文物的建筑物及机构。南越王墓,是西汉早期建都番禺的南越国第二代王,秦统一岭南的将领赵佗之孙、自称文帝的赵昧的陵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墓于1983年偶然发现。因盖宿舍楼铲平象岗山,发现陵墓隐蔽在山下20米深处。全墓由750块砂岩大石砌建,底铺木板,顶侧以大石板覆盖,分前朝后寝两部分,共7室,由两道石门隔开,各室有各自的功能,深邃森严尤如地宫。经过数年挖掘,已出土珍贵文物1000多件(组),有15位殉葬人。这是迄今为止,岭南地区发现年代zui早、规模zui大、陪葬品zui丰富的汉初古墓,也是惟一的一座全用石块砌建而成的、首次出现壁画的彩绘室墓。墓中出土文物尤以铜器和陶器zui具南方越族文化的特色,有青铜编钟乐器3套,铜鼎36个,铜镜36面,以及金印3枚(广州市汉代考古至今发现西汉时期金印仅有4枚),出土玉器240多件。
墓主身穿的玉衣殓装已复原,它是我国目前发现完整的西汉玉衣中年代zui早又是惟一的“丝缕玉衣”。墓中出土蓝色平板玻璃、世界第一套套色印花铜版模、非洲象牙等,都是一批有意义的稀世珍品。现在,南越王墓博物馆已被选进世界80个著名博物馆之中。
花絮——南越王墓博物馆不应改名
2002年后,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悄然更名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有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有个‘墓’字不吉利,导致许多游客不敢或不愿入博物馆参观。”更名一举在社会上引起争议。2023年,广东省政府参事陈少湘向广东省政府建议恢复原名。陈少湘指出:“如果因为所谓‘墓’字含义不吉利而改名,实在是匪夷所思的。”
南越王墓博物馆馆长李林娜否认改名是因为“不吉利”,她表示:“更名主要是因为受‘墓’所限,发展面太窄,不利博物馆扩大搜集、收藏文物的范围。……我们的博物馆是建立在墓葬遗址之上的,保护出土文物的建筑物及机构,并不是事实意义的‘墓’,所以并不需要以‘墓’来定名。”
陈少湘认为:“博物馆原定名‘南越王墓博物馆’,其定性、定位和专业发展方向等,完全符合西汉南越国第二代文王赵眜墓遗址出土珍贵文物的实际。现在该馆馆名这样一改,舍弃了该馆原先zui突出鲜明的遗址性质,舍弃了它的原始性和第一实证性的专题类型优势,反而使原先定位准确的馆名变得模糊起来,且馆的类型也由陵墓遗址类,变成一般以人物为主的历史类。虽然仅是一字之差的更名,但却无端取消了它原本具有的独特的鲜明特色和生命线,变得名不副实。目前馆名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但地铁沿线报站名称仍为“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而且博物馆正门右侧也仍然屹立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99年5月1日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越文王墓”石碑。甚至在其官方网站改名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后,网站内的博物馆简介、馆内刻碑简介、展馆介绍及地铁沿线报站名称等,仍然保留着“墓”字。
李林娜的第二点理由是:“文王赵眜在位长达16年,他的墓葬出土文物足以反映南越国时代整体社会发展状况。”对此,陈少湘指出:“南越王有五主,连第一主武王赵佗的出土文物材料都未找到,其余三主材料也付阙如,怎能把该馆馆名变成号称‘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呢?”诚然,如果只有文王赵眜墓就叫“南越王博物馆”,那么清顺治陵岂非也可改名为“清帝博物馆”?
7.陈家祠博物馆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中山七路。建于清光绪年,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姓宗亲合资兴建的合族祠。1959年被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氏书院,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型代表。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德、英、日等国的建筑专著中,便盛赞她为中国南方建筑艺术的典范。1959年,郭沫若写诗赞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陈氏书院建筑由深三进,广五间,大小十九座建筑物组成,建筑中心是高达二十余米的中进主殿“聚贤堂”。整个建筑根据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美的原则,把众多大小不同的建筑物巧妙地组合布局在平面方形的建筑空间里,前后左右,严谨对称,虚实相间,极富层次。长廊、青云巷使整个建筑四通八达,庭院园林点缀其中,形成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整体。尤其引人入胜的是,在陈氏书院的建筑装饰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上下呼应、相得益彰。
探访侧记:考虑到陈家祠已去了几次,这次似乎就是“签到式”的,没有详看。倒见有很多外国人很感兴趣。感到不满的是,工作人员的态度是相当不友好!
8.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旧馆位于文明路,1957年筹建,1959年开放,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包括三个部分:博物馆展馆,国民党一大旧址,鲁迅博物馆。郭沫若为广东博物馆题名。该馆藏品以地方文物为主,共12.4万多件,有陶瓷、字画、端砚、金木雕、钱币及出土文物等。一级藏品300多件。珍品有全国仅有的宋代陈容墨龙图,以及清代猴王端砚,北宋熙宁元年(1068)白釉释迦牟尼像。
新馆于2023年5月18日在珠江新城正式开放与观众见面。新馆以“历史篇”、“艺术篇”、“自然篇”三大展览板块为基本陈列。“艺术篇”则由《翰墨流芳——馆藏历代书法展览》、《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紫石凝英――馆藏端砚精品展览》、《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四大展览组成;“历史篇”共分四篇,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分别是南粤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和粤海烽火。通过文物、图片、油画、雕塑、模型、多媒体、复原场景等丰富的展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了广东从马坝人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文化变迁;“自然篇”将地质地貌、矿产、宝玉石、中草药、陆生野生动物、海洋生物、古生物共7个主题展览纳入其中,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的自然资源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探访侧记:旧馆已经去过二次,这次去的时候是风雨交加。感到意外的是博物馆已经闭馆谢客,将迁往珠江新城新馆。就照相留念吧!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里的钟楼礼堂召开的。遥想当年,广州是革命根据地,钟楼礼堂和广场成为国共两党领导人经常出席群众集会的中心场所,誉为“革命的大本营”,什么时候国共两党再在这里开个联席会?至于新馆那是一定要去的。
另注:新馆开张之后,与家人又去参观了一次。
9.广州艺术博物馆
广州艺术博物院,坐落在麓湖风景区,建筑以白色为主调,再配合岭南特有的红砂岩柱廊,显得端庄、典雅、恢弘。其收藏作品是在广州美术馆原来收藏的基础上扩展的,收藏有数以万计的中国历代书画作品,犹以岭南地区的书画作品zui多,还有众多其他门类的历代艺术品。
探访侧记:这次去是“签到式”的。没有做太多的参观,一是时间关系,二是缺乏艺术细胞。下次再去仔细参观一下,提升一下自己的艺术素养,或者说是“附庸风雅”吧!
10.珠江啤酒博物馆
探访侧记:在春节的时候,一家大小去探访了一回,博物馆比较大气。
11.广东中医药博物馆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成立于2023年而其前身——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博物馆则始建于1996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为本科生开展专业教学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与科技普及教育的一项基础教学设施。
现包括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史展览厅、医史展览馆、中药标本馆三个部分,医史展览馆通过大量文物实物及图片,展示数千年来传统医学护佑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历程。
该馆馆藏文物达1073件。中药标本馆是目前它已经是华南地区zui大的中药标本中心。在整体搬迁进大学城后,该馆正式更名为“广东中医药博物馆”。
探访侧记:探访时正值其大张旗鼓地装修。想想大学城才开张几年?这里又开始装修了?这国家的钱花起来就是不心疼啊!
12.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在广州烈士陵园的西部,近陵园西路。馆址原是清末广东咨议局旧址,建于宣统元年(1909)。辛亥革命后在这里召开大会,宣布反清独立。1921年5月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是大革命时期一个重要的革命旧址。
常设展览主要是反映从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广东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为了全面反映广州近代历史的发展,在该馆基础上,1996年成立广州近代史博物馆,两个馆牌同一馆舍,内容着重反映1840年至1949年广州的政治、经济、卫生、教育、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历史概况。
探访侧记:这是第一次去探访,虽然烈士陵园已经去过几次。去到的时已经接近闭馆时间,所以也只是大致地看了看。其间的东西自己也是知道个七七八八,详细看倒也没有什么必要的。博物馆的建筑是仿西方议会的建筑形式,是一座中间大厅、绕以回廊、两层圆顶的建筑,留下的印象很深。另外,天气很冷、还下着雨,几乎没有参观人员,自己穿得也不多,有些狼狈!
13.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以香港同胞捐赠的“马文辉堂”为馆址而建。目前,有植物标本22万号,昆虫标本60余万号,动物标本3万号,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等37种,以及护士鲨、豹纹鲨、翻车鱼等百余种珍稀动物标本,此外还有北极熊、企鹅、鸵鸟等国外的珍稀动物标本。古生物化石标本500多件,其中7.8米长萨斯特鱼龙、3.5米的新中国龙、兴义龙以及鳞齿鱼等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展览价值。是国内唯一收藏了大量国内外珍贵生物标本、并具有华南地区动植物区系特色的高校生物博物馆。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探访侧记:这是第一次去,虽然中山大学已经去了几次。应该说收获不少!长了不少知识,里面的一只北极熊标本及大量的鸟类标本,给自己留下的印象zui深!其与武汉大学生物标本馆有得一比。老婆说“下次带女儿过来,长长见识”;但春节期间去时则吃了闭门羹;那就下次找个周末再去吧!反正门票也便宜,仅10元。
14.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
博物馆在龙洞的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内,即学校图书馆的五、六楼,是目前广东省第一间专题收藏和研究货币实物的博物馆,从1995年9月公开展出,至今共收藏货币实物2万余件,复制件1万余件。全馆共分为中国货币馆展区与外国货币馆两大展区,博物馆展线长1000米。
中国货币馆陈列中国古代货币、中国近代货币、革命根据地货币、人民币、金银纪念币、广东货币、货币防假反假、证券、识伪防假仪器等十个部分。外国馆共展出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
15.海军黄埔军事博览中心
海军黄埔军事博览中心于1993年成立,毗邻黄埔军校旧址,浓缩展示了人民军队陆海空三军百余项军械装备,其中有历次革命战争中荣立赫赫战功的装备,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历史发展的沧桑巨变!
探访侧记:旧馆已经关闭,新馆(就在军校的前面,必经之路)很简陋,在门口都将其“一览无余”了,这20元门票钱就节省了吧!
下次有时间还是进去仔细看看,用手摸摸与感受一下这些军械装备,特别是那些“荣立赫赫战功的装备”。
广州著名的建筑介绍?
一说到广州著名的建筑,最为有名建筑有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大剧院、广州图书馆、珠江新城等广州标志性建筑。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以下是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广州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广州著名的建筑——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简介:
广东瞎逗戚省博物馆(Guangdong Province museum)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2号,广州指纤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广东省博物馆于1957年开始筹备,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是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以及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博物馆新馆展馆分为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和临展馆四大部分。
广州著名的建筑——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建筑概况: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是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三大文化设施之一。新馆占地面积410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6980平方米。建筑总高度为44.5米,地下1层,地上5层。位于广州市核心商务区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西面是广州大剧院和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北与广州图书馆新馆相邻,南濒秀丽的珠江,隔江与海心沙市民广场相望。环境优美,交通可达性好。四座文化设施并列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花城广场上,与中央林荫大道、滨江绿化带共同形成广州文化艺术广场,将构成广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馆运用“宝盒”的设计理念,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承载巨型钢桁架悬吊结构体系。新馆的巨型屋面钢桁架整体滑移总重量达8700吨,是目前世界重量最大的钢结构高空滑移工程。由于展馆是由巨型钢桁架悬吊出来的,中间没有一根结构柱,为陈列展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新馆陈列展览以广东历史文化、艺术、自然为三大主要陈列方向,在展陈内容编写上遵循功能、经济、创新、信息、科技、艺术、合理的原则,反映了岭南文化的独特个性和广东省博物馆的馆藏水平。新馆实行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包括安全防范、设备管理、信息通信、网络应用和音视频等智能化系统。文物库房和部分展馆实现恒温恒湿和气体消防。
广州著名的建筑——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建筑布局: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共四篇,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分别是南粤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和粤海烽火。
走进序厅,迎面而来的是气势恢宏的广东海陆图。在以卫星地图为蓝本的墙面上,代表广东历史文化的各种元素在南粤大地和浩瀚南海上隐约浮现,序厅的设计大胆,将时空高度融合。
第一篇“南粤源流”追溯了广东人的来源、民族融合的过程以及广东三大主体民系的形成和民俗文化特色。马坝人头骨、双肩石器、南越王油画、广府茶楼、猎德龙舟、潮州大吴泥塑、客家围屋……观众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去感受一个生动立体的南粤。
第二篇“扬帆世界”带领观众进入海上丝绸之路,体验广东对外开放与交流的精彩历程。满载瓷器的广船,聚集奇异洋货的十三行,精美绝伦的广彩、广雕以及风靡一时的外销画,中西合璧的风格处处都在述说着广东的开放与兼容。
在第三篇“继往开来”中,“开风气之先”的广东名人共同演绎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近代风云。抗英图强的志士、洋务运动的倡导者、维新运动的领袖、辛亥革命的先驱、国共合作的元勋、民族工商业的开拓者……无数仁人志士和栋梁之才化作点点繁星,在南粤大地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第四篇“粤海烽火”向观众讲述了广东军民血与火的抗日史诗。一幅幅黑白的历史图片,展示了南粤儿女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与序厅的广东海陆图相呼应,展览的结束部分展现的是一望无际的南海。海纳百川,奔流不息,承载了千年文明的广东人民满怀希望走向世界,拥抱未来!
广州著名的建筑——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建筑历史:
广东省博物馆于1957年开始筹建,1959年10月1日,广东省博物馆及其所辖的广州鲁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旧馆馆址在广州市文明路215号中山大学旧址(即原广东贡院旧址),占地面积4.3万㎡,除广州鲁迅纪念馆外,还辖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一大”旧址(包括革命广场)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楼等。
筹建之初,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大楼设计原是“U”形的建筑物,主楼向东,右为南副楼,左为北副楼,规划建筑总面积1.4万㎡。南副楼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楼高三层,面积3500平方米。主楼和北副楼后因经济困难,没有拨款建设。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东省博物馆在原址上建设了新的陈列大楼。1992年10月新陈列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18700㎡,其中新建陈列大楼12300㎡,陈列面积达6000㎡,为原楼1500㎡的4倍。
自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广东省博物馆通过考古发掘、调拨、购买、接受捐赠等方式征集了大量珍贵文物,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举办各种形式和题材的陈列展览,在藏品收藏保管与科技保护、陈列展示、科学研究和教育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丰硕的成果,并于2023年5月获评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截止2023年12月,通过考古发掘、收购、调拨、接收捐赠等方式,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已达16.6万余(套),其中,一级文物404件,二级文物7284件,三级文物12639件,自然标本、化石4万余件(套)。馆藏中的古字画、古陶瓷两类传世文物,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全国博物馆中,均名列前茅,尤以“岭南画派”书画藏品丰富而闻名;端砚和潮州木雕独成系列,是极具特色的广东传统工艺收藏品;广东出土文物、广彩瓷器、石湾陶塑、广州牙雕、外销画等极富地方特色;自然标本中的“须鲸骨骼”、“巨型孔雀石”和五吨多重的“信宜玉石”等亦极其珍贵。此外,广东省博物馆还收藏有图书资料10余万册。
2004年以来,广东省博物馆依托“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在全省范围内举办巡回展览,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到2023年12月,“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成员单位已达72个,制作巡回展览42个,在全省举办展览163场次,参观人数高达471万人次,基本涵盖了广东大部分地区,极大地盘活了有限的文博展示资源。2023年,“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与“广东流动图书馆网”及“广东流动演出网”一起获得了由文化部评选和颁发的文化工作创新奖中的唯一特等奖。
《Upright,Upward》
展览门票:免费
时间:即日起至8月7日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地点:太古汇户外东大梯
太古汇出现了一条高达3层楼的彩虹阶梯!这是太古汇联合在地文化和艺术家王智一打造的实验性公共艺术展,以阶梯为载体,用色彩、线条、文字诠释生活中不同的美好。展览主题「Upright,Upward」,不仅指拾阶而上的状态,也寓意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启迪一一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艺术时代》
门票:免费,需提前至「广东省博物馆」公众号预约
时间:7月25日至10月8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去年火爆的文艺复兴艺术展又回来了!展览展出了达·芬奇、米开朗森数基罗、拉斐尔三位文艺复兴大师,以及其追随者的油画、素描手稿、雕塑等60多件作品。
《迭生之谜RecurringRiddles》
门票:免费
时间:即日起至8月7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7:00
地点:三域·汇艺术空间
《迭生之谜》呈现了程婷婷、赖崇铖、杨一心三位艺术家通过创作而展开的动人游历。作品形式包括雕塑、油画、影像等,它们并非指向清晰的结果或出口,更多展现一种具备独特美感的迂回或探求状态。
正如博尔赫斯所说:「谜的答案始终比谜本身乏味。谜具有超自然甚至神奇之处,答案只是玩弄手法。」
《「竹造·新序」竹编艺术展》
门票:免费
时渗春迹间:常态化开展
开放时间:周二到周日14:00-22:00,逢周一闭馆
地点:在·艺术馆
竹艺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艺术家纪馥君用「竹」创作了一系列有机雕塑,用最原始的材料实现平面到立体的延伸,摒弃华丽造势,在竹子的清秀隽逸里表现古朴而大气的东方美学。
《五部电影——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
门票:免费,需提前至「广州鲁迅纪念馆」公众号预约
时间:即日起至10月7日周二至周日9:00-17:00
地点:广州鲁迅纪念馆
鲁迅的五部文学作品《药》《阿Q正传》《祝福》《伤逝》《铸剑》相继被改编成电影。在当代文化语境中,通过影像重构鲁迅精神,探讨鲁迅小说中体现的关于个性、女性、国民性的永恒主题。
《「随时可爱」那小先个人作品丛并展》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即日起至8月18日
地点:中海江泰里潮里美术馆
对于90后艺术家那小先而言,「萌文化」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小先用中国画技法表现古典与流行的对撞,通过童真风格,演绎年轻人充满勇气和希冀的态度。
那小先在她的世界里,为我们保留着童年的魔法。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2023广州高达模型展 2023广州高达展览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2023广州高达模型展 2023广州高达展览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