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变味 感恩节怎么回事?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感恩节变味 感恩节怎么回事?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感恩节变味 感恩节怎么回事?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感恩节从何而来?背后又有什么故事?
感恩节的由来
感恩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7世纪初,英国的清教徒遭到迫害,一批英国清教徒难以忍受宗教的迫害,于1620年9月,登上“五月花”号帆船驶往刚被哥伦布发现不久的“新大陆”——美洲,12月26日到达了今美国的普利茅斯港。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由于新鲜果蔬的缺乏和坏血病流行,加上饥寒交迫,102名清教徒只有50人幸存。当然这次航行名垂青史的原因是《五月花号公约》签署,这份公约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约文件,被称为美国出生证。
时值寒冬,来到陌生的地方,缺衣少食,恶劣的环境正在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当地万帕诺亚格(Wampanoag)印第安人慷慨地拿出贮藏越冬的玉米和土豆,送去猎获的野鸭和火鸡。印第安人还教他们种植玉米和南瓜,饲养火鸡。这些新移民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开始适应这片土地的生活。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终于获得丰收。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把丰收的日子定为感恩节,邀请原住民一起过节,来感谢他们的馈赠,这就是最初感恩节的由来。
最初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美国各州临时决定。1789年,华盛顿总统正式规定,11月26日为全国统一庆祝的感恩节。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各州都视自己的情况规定节日日期。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1941年,为了延长圣诞购物季、刺激经济,罗斯福总统签署国会决议,宣布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
我个人的观点来说,这个时候的感恩节其实还是很淳朴的节日,自己身为外来人居然得到了本土人的帮助,那么为了纪念这个事情而衍生出来的这么一个节日,是无可厚非的,中国人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印第安人对于殖民者来说那是救命的恩情,搞个节日来纪念没毛病。
但是这个节日最后变味了!!!!为了这么说,看下面。
印第安人的噩梦
在最初的百十年里,欧洲移民与印第安人的关系总体还算和平,欧洲人没有足够的人数和实力掠夺印第安人,而印第安人也从来不去主动攻击这群外来者。不过随着移民人数越来越多,双方实力对比越来越悬殊,和平不复存在。
殖民者多了势必就要发生战争,印第安人跟殖民者的战争就爆发了,18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印第安人驱逐法”(Indian Removal Act),并得到安德鲁· 杰克逊总统的批准。此后国会调拨资金供联邦与部落谈判,将他们迁往西部。南方各部落面临来自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双重压力,大多数部落无力抵抗,只好割让土地,拿到一些象征性赔款,然后动身前往西方。这就是美国历史大大有名的“西进运动”。
随着西进运动的进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幸存者被强行赶到更为荒凉的“保留地”。印第安人被迫迁徙之路也被称为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印第安人作为人类几大人种之一,整体上被基本灭绝。据估计,哥伦布到达新大陆时,印第安人超过1000万人。到1900年,美国人口约7600多万,但印第安人已经只剩20多万了。
当时参与那场屠杀的欧洲移民者感谢上帝帮了他们大忙,让他们能够迅速取得胜利。因此在那年、也就是1637年,时任马萨诸塞总督的约翰·温斯罗普(John Winthrop)说:这一天应该成为庆祝日,感谢上帝让他们征服了佩科特人,这就是美国人后来的“感恩节”。
看到这里就你就弄明白为什么我说感恩节变味了吧。
感恩节的背后由最初的善良的帮衬得到对方的感激的“感谢日”,到了后来的殖民者侵略杀害善良的印第安人的“庆祝日”,这就是感恩节最直观的背景故事了,现实版“农夫与蛇”的故事。
现在的所谓的美国白人只不过是当初的殖民者,并不是北美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他们现在成为这片土地主人是残忍的杀害了数不清的印第安土著才换来的,而且还恬不知耻的还在过什么“感恩节”,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真的是当了婊子又立牌坊,说一套做一套。
现在生活在美国西部的印第安人仍然过着清贫的生活,因为美国人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他们没有能力发展自己的科技,现在依然过着原始的耕种、放牧生活,机械化耕种根本就不现实,美国西部多么荒凉看看地图就知道了,没有任何科技发展的印第安人面对美国现在的飞机大炮真的无能为力,“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提现的淋漓尽致。
很多愚昧的中国人还认为美国人高大尚,看完上面这些血泪史你还觉得他们高大尚么?完全就是一群屠夫强盗,靠着掠夺和杀戮满足自己的贪婪,到现在依旧是没有任何的改变,这就是美国的本质。
现在的年轻人是怎么看待感恩节的?
一、年轻人热衷过洋节,而忽视传统节日。
宿管阿姨感恩节送糖果,仅仅是为了表达学生对其工作支持,图个热闹而已。不应该上纲上线,还要举报阿姨,温馨提示即可。
站在理性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应该少过点洋节。原因是我们每次都是热热闹闹的过人家的节日,等待我们传统节日的时候,多少年轻人不知道,提起2月14日,大家都知道是啥节日,那你们知道中国情人节是啥时候吗?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在想,是几号来的?
不是说我们不能过洋节,而是应该先把自己节日过明白,重视起来。要知道这些洋节都是商家借机捞钱,他们为了自己口袋,拼命宣传这个节日多么好,这就变味了。
二、年轻人过多洋节,以为西方国家的节日才是最好的。喜欢过洋节主力军是年轻人,而祖国的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要是年轻人都喜欢过洋节,不喜欢过我们的传统节日,日后会不会慢慢传统节日就没有了,我们都改过洋节,祖国未来靠谁?
以后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有谁能接棒呢?不然国家也不会专门出台政策,明确要求各地需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让民众多多了解传统文化,知道自己的根在何处。
三、对于洋节心态得摆正,除了不好,优秀也是可以接纳的。过洋节是有坏处,但是我们不要一棍子打死啊。就拿我来说,传统节日从来没有缺席过,至于洋节那是可有可无,想过就过,不想过就不过呗,如同双11一样,我们就是有这个本事,愣是是单身节过成购物狂欢节。
而我也不崇洋媚外,就算米国表面上功夫做的再厉害,我也不会想变成米国人。我就喜欢我大中华,其他国家连屁都不算。因此,认为过不过洋节,关键在于心态要好,知道什么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
现在的人们为什么不喜欢过节?
一是,社会环境。
我们小时候,交通不发达,通讯不发达,需要和周围的邻居、离得比较近的亲戚搞好关系,必要的时候互相帮助。社交是必须的。家长就会要求孩子,见了邻居的面必须有礼貌,热情打招呼。亲戚来了要热情招待。
那时候,人们闲下来,或者逢年过节,会聚到一起打牌喝酒,甚至凑一起看电视,看国庆阅兵。忙里忙外,觉得热闹又喜庆,不会觉得烦。
现在,互联网发达,人们购物通过网络,休闲方式更多样化,一部手机承载了一个人大部分的喜怒哀乐,分给外人的时间本来就少。
以前过节走亲访友,总会强行拉着孩子,花几个小时赶到,为的是顺便去改善生活吃顿好的。
现在走亲访友,开车去,十几分钟就到,坐一下,一杯茶水还没放凉到可以入口,人就已经到下一家了。流于形式。加上现在孩子对这种已经变味的亲情不太感冒,所以家长也不会强烈要求孩子一定要参与。
二是,个人心态。
爷爷奶奶那一辈,觉得人丁兴旺才好。家里人越多越热闹。我爷爷奶奶去世之前那几年,过年时候还有很多年轻人大年初一去拜年,那些家长还会要求孩子给爷爷奶奶磕头。
爷爷奶奶也会觉得,这是自己的荣耀。村里这么多人都来看望,非常有面子。
其实那些年轻人,有很多是不情愿来的,有些是极反感磕头的。
后来,来拜年的年轻人逐渐减少,大年初一到处串门的人也少了很多。
他们说,一年就这过这么一次年,与其跟别人寒暄吹牛,伪装自己,不如全家人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玩,吃些美食。
现在的年轻人也是如此,觉得时间花在无效社交上,还不如独自过个舒服的周末。虽然时间可能也是浪费掉了,但最起码自己感受到快乐,没有拘束。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感恩节变味 感恩节怎么回事?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感恩节变味 感恩节怎么回事?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