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暴雨 2014年特大暴雨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5月14日暴雨 2014年特大暴雨的文章,本文对文章5月14日暴雨 2014年特大暴雨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8·” 三峡地区暴雨引发地质灾害
1 前言
2 特大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
2.1 暴雨情况
川东红层地区一直是我国暴雨高发区,发生过多次极端降雨,并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如1981、1982、1987、1989、1998、2004和2007年的极端降雨,诱发了大范围区域性滑坡灾害。1982年7月川东特大暴雨,280mm/2d,触发数万处滑坡,如鸡扒子滑坡;1998年9月特大暴雨,260mm/d,触发2000多处滑坡。
2014年8月31日-9月1日,渝东北开县、云阳、巫溪、奉节、巫山等5个县的48个雨量站超过250mm,其中最大日降雨量、最大累计雨量出现在云阳县咸池气象站,分别达403.4mm(9月1日)、455.2mm,创下自1956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单日降雨量。
图1 三峡地区“14·9”暴雨最大降雨量统计数据(云阳咸池站)
2.2 特大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表1 特大滑坡发育特征统计表
川东红层地区暴雨型平缓顺层滑坡地形坡度往往较为平缓,失稳主要受到降雨条件下地下水静水压力、扬压力和承压水压力的综合作用影响。从水文地质结构上看,这类顺层滑坡一般具有较好的透(含)水地质单元,并以裂隙水、岩溶水的状态赋存。暴雨期间,地下水往往快速下渗,一方面软化滑带,降低抗剪强度,另一方面在滑坡体内会形成较大的静水压力和渗透压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滑坡体岩层倾斜,自上而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力坡度,下伏滑床内的地下水会贯通越流,对滑体底部形成超孔隙水压力(承压浮托力),使滑体的抗滑力减小,稳定性明显降低。
3 特大地质灾害案例分析
3.1 奉节县青莲乡白果寨滑坡泥石流
2014年9月1日,重庆市奉节县青莲乡白果寨发生特大型顺层岩质滑坡。白果寨滑坡地层岩性主要包括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砂岩泥岩互层以及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其中,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J2xs)为灰白色、红褐色的砂岩、泥岩互层,泥岩以薄层状构造为主,砂岩则为中厚层状构造,岩层产状为180°∠15°~20°;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
)广泛分布于斜坡浅表层,灰褐色、浅黄色,物质成分主要为粉质黏土夹强风化砂泥岩碎块石,块石直径5~15cm,含量分布不均,厚0~10m,坡体植被较发育。
照片1 奉节县青莲乡白果寨滑坡泥石流
滑坡地形坡度20°~36°,滑坡后壁顶部高程约1160m,剪出口高程约为700~850m之间,相对高差为310~460m,滑坡平面形态呈上大下小“倒葫芦”状,平均长度约1500m,平均宽度约450m,滑体厚度5~20m,滑动方向为200°。野外调查发现基岩滑动区原始地形为上陡下缓的砂岩泥岩互层地区,地形坡度约30°,滑动后滑源区存在大量松散岩体和土石混合体,以拉裂挤压破坏的块状砂岩为主,块石直径15~35cm。目前,基岩滑动区松散堆积体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在强降雨触发作用下,仍然存在再次滑动的可能性。滑坡启动后形成泥石流堆积,厚度10~20m,堆积区的长度约1600m,总体流动方向为235°~250°,坡度约为20°。
3.2 奉节县大树镇堆积层滑坡
2014年9月1日凌晨6时许,在强降雨作用下,至9月1日中午时分,奉节县大树镇场镇后山高约300m、长约600m的大树危岩,不时有滚石落下,至9月2日凌晨5点,爆发大规模的滑坡,冲毁了大树镇东南方向新街的三栋楼房,同时老街房屋也相继垮塌,阻断了省道奉竹公路。此次滑坡造成了183户915间房屋垮塌,但3500多居民无一伤亡。
照片2 奉节大树场镇滑坡前
奉节县大树场镇滑坡是典型的表层崩坡积堆积物沿三叠系中统巴东组泥灰岩岩土界面的滑动。大树城镇滑坡后缘坡顶为陡崖下方,高程约570m,滑坡前缘为大树场镇新区平台,高程约360m。此次极端降雨是触发滑坡的直接因素,特大暴雨(降雨量高达360~380mm)在大树场镇后坡形成坡面地表径流,大量雨水快速渗入坡体崩坡积物,导致坡体崩坡积物饱和并强度降低,从而沿三叠系巴东组泥灰岩表层岩土界面形成滑坡,摧毁大量的房屋建筑。大树镇斜坡上部的陡崖及危岩带,经过喷锚网防护后,经受住了此次暴雨的考验,表明防治工作的成效。这类上部为陡崖,下部为堆积层滑坡的失稳模式是西南山区常见类型,亟待关注其成灾模式的研究与防灾对策。
照片3 奉节大树场镇滑坡后
4 应对处置经验
(1)“点、线、面”结合是重点。区域性强降雨造成的地质灾害往往不是个别和局部的,而是群发性的,因此必须坚持“点、线、面”结合防灾。在“点”上,就是组织群测群防员与威胁区群众一起严防死守全市已查出来的1.7万余处隐患点;在“线”上,就是积极配合交通、铁路、水利等部门做好公路、铁路、重要河流沿线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在“面”上,就是组织各片区专管员与乡镇(街道)、村(社)一起加强场镇、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和居民聚居区的防范工作。
(2)坚强有力的全民防灾机制是基础。在此次抢险救灾中,重庆市近年来建立健全的政府领导、国土牵头、部门分工负责、乡镇(街道)、村组(社)、片区地质灾害专管员齐抓共管,地质技术支撑,群测群防员和受威胁群众共同参与的全民防灾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3)落实四级防灾责任是根本。重庆市建立了市、区县、乡镇、村社,一层抓一层,层层落实到位的四级防灾责任体系。并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国土、建设、交通、市政、水利等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分别抓好了本行业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对口指导和督促区县级相应部门做好防治工作,形成了纵横交织、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防灾格局。
(4)扎实有效的群测群防体系是关键。重庆市不断健全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和工作机制,每处隐患点落实了监测责任人和群测群防员,并加强了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近年来,通过加强了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宣传和培训,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利用通俗易懂的宣传单、张贴画和顺口溜对威胁区群众、群测群防员、片区地质灾害责任人、农村基层干部、镇国土所人员、乡镇(街道)分管领导等进行防灾培训,发放宣传地质灾害防治资料,极大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和威胁区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组织开展了多次综合应急避险演练和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上的简易应急避险演练,让群众知晓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和避险场所,切实提高了基层干部群众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
(5)反应迅速的应急体系是保障。近年来,紧紧依托在渝国有地勘队伍,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不断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此次抢险救灾,重庆市14支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分队和应急专家迅速响应,夜以继日,忘我工作,在此次抢险救灾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应急救援队运用无人飞机、卫星遥感等先进装备和手段对灾害现场进行航拍测绘,为研判灾情,应急处置和灾后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5 暴雨型地质灾害防灾建议
(1)川东红层地区是我国暴雨的高发区,往往诱发特大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针对这一灾害特大亟须采用新思路、研发新方法、采用新模式,加强这些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近年来受全球极端气候影响,我国西南山区多次出现超越有气象水文记录以来的降雨极值,造成了多起重大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本次降雨过程仅9月1日,累计平均降雨量达320mm,最大414mm,如此短暂时间内的特大暴雨触发了数十起超过百万方量的大型顺层基岩滑坡、堆积层滑坡。这些大型滑坡灾害往往发生在地形较缓、适宜居住的场地,其破坏模式比传统降雨型滑坡灾害的发生机理、成灾模式更为复杂。因此,在本次灾后恢复重建中,要增大地质灾害的整治力度,降低集镇的风险水平。在地质调查、勘查的基础上,做好全面的地质环境评估,借鉴成功的重建经验,尽快划定可建区、限建区、禁建区,建设生态屏障区带,结合地质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发展。
(3)要关注高位滑坡、高位泥石流的防范。现场调查表明,奉节无山坪滑坡、白果寨滑坡、刘家屋场滑坡等运动距离长达1~2km远在视线之外的“拐弯型”滑坡泥石流,防范难度极大,极易发生群死群伤。
(4)重灾区的一些道路、集镇、居民点所在的斜坡已经出现缓慢变形的趋势。今后强降雨,估计加速这些灾害的发展。建议从整个灾区出发,要防范人口密集区斜坡缓慢变形的直接灾害。建议建立交通、水利、国土资源地质灾害防治的联动机制,做好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和受威胁群众搬迁避让等工作。
(5)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传统调查、设计理论和综合防治技术亦不能完全适应极端暴雨条件下的灾害防治需要。因此,建议加强这些特大型地质灾害的前期地质勘查工作,尤其对滑坡整体体积、失稳模式和成灾风险的评估,为科学开展工程治理提供坚实依据。在今后恢复重建中,建议提高防治等级,淘汰落后工法,保障治理工程的安全和长效。
2014年南方特大暴雨的介绍
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降雨,四川盆地南部及江南中部地区雨势较大,江西中北部局地降暴雨。预计今天起至4月1日,雨势将继续加大,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华南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出现较大范围的大到暴雨天气。
2007年深圳台风纪录
2007年深圳市气候公报;摘要;2007年深圳市气候主要特点是:年降水量偏少;平;1气温偏高;2007年深圳市年平均气温为23.5oC,比多年;2007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西高东低的分;2007年深圳年平均气温分布图;2降水偏少;2007年深圳市降雨量为1581.5毫米,比多年;2007年降水量大致呈西少东多分布,南山区和宝安;2007年深圳市年降雨
2007年深圳市气候公报
摘要
2007年深圳市气候主要特点是:年降水量偏少;平均气温偏高; 日照时数持平;湿度历史最低气象灾害呈现三少两多一强的特点:台风影响少强度弱,秋冬雨水少干旱重,暴雨天数少雨强大,炎热天数多高温少,灰霾天数多等级轻,局地雷暴强灾情现 一基本气候状况
1气温偏高
2007年深圳市年平均气温为23.5oC,比多年平均气温偏高1oC,较去年上升0.1oC,是自1987年以来连续偏暖的第21个年份其中2,3,7,12月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高2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9.5oC,比历史同期异常偏高4oC,刷新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12月平均气温19oC ,为历史第二高值;7月份平均气温29.7 oC,仅次于2003年的30.2 oC,为历史第二高值仅4月份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低1.0 oC,其它各月平均气温与历史同期持平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7.1oC,比历年平均最高气温偏高0.5oC;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6.4oC,比历年平均最低气温偏高0.8oC2007年夏季共有221天,入夏时间为3月24日,刷新了最早入夏的历史纪录10月31日开始进入秋季,正常略偏晚2007年极端最高气温35.4 oC,出现在8月8日;高温(35 oC)天数1天;极端最低气温8.9 oC,出现在1月8日
2007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宝安南山福田西部龙岗西部以及罗湖西南部年平均气温在23-24 oC之间,其余地区在22-23 oC之间,东西差异在1oC左右
2007年深圳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2降水偏少
2007年深圳市降雨量为1581.5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9.6%,属降水偏少年份,是近10年的第二低值降雨时段分布不均,其中58月降水量比历史同期偏多5%-6%,6月偏多约60%其余月份均不同程度的偏少第一季度累计雨量只有57.9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近6成开汛时间为4月24日,比平均入汛时间略偏晚汛期(4-9)累计雨量1467.9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92.8%,比历史同期偏少11.3%,,其中7月份偏少56%,9月份偏少75%进入10月后降雨急剧减少,10-12月累计降雨量为55.7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约67%年降雨日数为118天,比历史同期平均偏少22天;年内最大日雨量为137.7毫米,出现在6月10日
2007年深圳市年降雨量分布图
3日照持平
2007年深圳市年日照时数为1937.1小时,与多年平均略多7.3小时,较去年增加了312个小时25711月的日照时数均比历史同期偏多,尤其7月份日照时数达到294.7小时,比历史同期偏多74.7小时,为历史第二高值1,4,6月日照时数与历史同期基本持平其余月份较历史同期偏少
4湿度最低
2007年深圳市年平均相对湿度仅有70%,与2005年最小相对湿度持平,为历史最小平均相对湿度记录全年各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均较历史同期偏低其中1月29日和2月2日最小相对湿度为11%和13%,分别打破历史同期的最低记录5月和9月的月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74%和67%,均与历史该月的最低值持平
5其他数据
(1)风向频率
2007年深圳年平均风速为2.5米/秒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风,风向频率为16.7%,平均风速2.4米/秒,其次为东北风和东北偏北风,出现频率分别为13.7%和12.7%,西南风频率为11.5%,平均风速为3.1米/秒
2007年风频率玫瑰图(风向频率\平均风速)
(2)能见度
2007年年平均能见度为13.4公里,与2002年持平,是近7年能见度最好的一年汛期能见度明显好于秋冬季节,其中能见度最好的67月份月平均能见度均超过20公里,而11012月平均能见度低于10公里
2007年1-12月平均能见度
2001-2007年平均能见度
二 2007年气象灾害概述
2007年影响深圳的热带气旋偏少,影响程度偏弱,影响较明显的有帕布圣帕和范斯高;暴雨日数6天,大暴雨日数1天,比多年平均值(9.3天)偏少;雷暴日数69天,与多年平均值(68.4天)持平;高温炎热少,全年只有1天超过35oC的高温记录,但7月份出现持续的炎热天气,中暑事件多发;全年霾日达到231天,刷新历史纪录,但是严重灰霾较少,年平均能见度较前几年有所好转
1热带气旋
2007年影响深圳的热带气旋个数与常年相比数量偏少,强度偏弱,影响时间偏晚,有1个热带气旋直接影响我市,另外有2个热带气旋对深圳有间接影响,但这3个热带气旋均没有对深圳造成严重影响2007年对深圳有较明显影响的热带气旋分别为8月上旬末到中旬初出现的0707号强热带风暴帕布8月中旬末的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和9月下旬初的0714号热带风暴范斯高
2007年影响深圳市热带气旋路径图
2暴雨
4月24日首场暴雨出现,标志着深圳2007年的汛期开始此后在5月20日6月14日7月16日8月14日6月7日分别出现了5次暴雨过程,6月10日出现一次大暴雨过程,年暴雨日数共计7天,比多年平均值偏少,暴雨终日(8月14日)出现早,仅晚于1956年和1963年
3雷暴
2007年我市雷暴日数为69天,与多年平均值持平今年的雷暴集中在第二和第三季度出现,其中6月和8月雷暴日数最多,均为20天雷暴结束时间早,雷暴初日(4月2日)和终日(9月5日)间隔只有157天,刷新了历史最短时间间隔的纪录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7年共发生雷击事件52起,2人因遭雷击身亡 4高温
2007年高温日数少,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全年只有一天超过35oC的高温记录8月8日受强热带风暴帕布外围下沉气流影响,我市出现高温酷热天气,竹子林记录到35.4度的最高气温,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气温 5寒冷
2007年平均气温偏高,1-3月冷空气活动少,只出现5天最低气温低于10oC的寒冷天气,极端最低气温
8.9oC,出现在1月8日
3月上旬,有一次强冷空气过程,3月5日到7日的48小时降温幅度达到10.3 oC,过程最低气温9oC,是2006年冬到2007年春季降温幅度最大的一次强冷空气过程
6大雾
2007年深圳出现大雾天气2天,比多年平均值(4.8天)偏少大雾出现在3月25日和12月19日,能见度最低时分别为600米和800米
7灰霾
2007年我市出现灰霾天气231天,为历史第一高值,比历史第二高值的2004年多55天9月14-19日,深圳出现较严重的灰霾天气,持续6天能见度都在3-5公里左右,最小能见度只有1.5公里
三 2007年影响深圳主要气象灾害事件
1强热带风暴帕布路径曲折风雨影响大
今年第7号热带风暴帕布于8月6日在太平洋生成,进入南海后,沿广东沿海移动,强度多变,路径迂回曲折,历时5天后,先后在香港中山登陆,进入江门境内后减弱消失帕布前期给深圳带来高温,后期风雨明显8月8日受帕布外围下沉气流影响,我市出现高温酷热天气,竹子林记录到35.4 oC的最高气温,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气温记录8日夜间-11日,每天均有地方记录到5-6级的平均风,8级以上的瞬时阵风,其中南山记录到最大瞬时阵风8级(18米/秒),盐田记录到11级(29.0米/秒)的瞬时大风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9-11日三天的累计雨量为112.9毫米全市过程累计雨量普遍达到60-100毫米,超过100毫米的地区在石夏农科世界之窗蛇口等地最大累计雨量出现在坝岗,达到142毫米
2超强台风圣帕带来雷雨大风和强降水
于8月13日在西太平洋东部洋面上生成的超强台风圣帕先袭台湾,后登福建,先后给深圳带来高温强对流和降雨天气8月18日受圣帕外围下沉气流影响,我市出现高温酷热天气,全市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最高气温普遍在35oC以上18日晚受圣帕外围快速移动的强雷暴云团影响,我市自北向南出现了强雷暴和瞬时大风天气,部分地区瞬时阵风8-10级2022日受圣帕减弱后的低压环流影响,我市均出现了较强的降水,部分
地区有强雷暴和强降水出现20日累计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西部小到中雨,东部大到暴雨,大鹏岭下南澳龙岐为大暴雨,全市最大雨量出现在岭下站,为173毫米
3首场暴雨引发多处水浸
4月24日8-11时,受高空槽和切变线的共同影响,我市出现2007年首场暴雨,并伴有雷暴,最大小时雨量为61毫米/小时,出现在石岩水库站,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雨量68.4毫米,光明站的日雨量达到107.7毫米,全市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雷雨和6-8级瞬时大风受强降水影响南山区多个片区和宝安区西乡沙井松岗多处出现水浸,水深40-60厘米,南山区的一甲村和粤海门村水淹1米多平湖良安田几十亩蔬菜基地全部被水淹宝安区龙华街道清湖社区清湖河河水上涨4米,冲毁护堤,清湖桥封闭抢修;同时洪水又冲跨离清湖桥200远的电缆基塔,13条供电线路受影响
45月18日雷雨大风造成多起事故
5月18日深圳自西北向东南先后出现强雷雨和短时大风天气西部大部地区小时雨量超过20毫米,最大雨强在龙华站57.1毫米/小时雷雨时伴有短时大风,龙岗坪山坪地平均风达到5-6级,瞬时阵风8-9级,其中坪山顺时阵风达到23.7米/秒(9级)由于降雨强度大,导致全市不少地方出现积水现象,尤其宝安最为严重,龙岗也有多家商铺被淹受损;宝安流塘路一带,很多车陷在水里熄火,造成交通瘫痪;西乡107国道,出现严重塞车;机场方面18日共有117个航班延误宝安区福永街道107国道旁的博皇家私城遭受雷雨大风袭击,3万平方米的家私城有三处被大风掀起顶盖并发生坍塌,坍塌面积2500平方米,并造成5人受伤,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财产损失约100万元另外,强风掀起的钢架天棚被卷至250米外加油站处,两辆小车和一辆人货车被砸坏被大风刮起的钢梁还把停在博皇家具城旁的广安加油站的大巴前门捅穿,导致前门变形凹陷此外18日的雷雨大风还造成距离龙大高速入口约1公里处和燕南路诚众艺术馆门口的两棵大树倒下18日受强雷电影响,石岩电视台发生大面积停电故障大浪街道办农胜市场1人被雷击死高速公路石岩收费站遭受严重的雷电灾害,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
5高考大暴雨引发内涝和山体滑坡
6月7-10日,在高空槽西南低压和切变线共同影响下,深圳出现持续强降水和强雷暴天气此次降水过程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强,雨量集中,同时伴有雷暴7日全市有21个自动站降雨量超过50毫米,龙岐岭下和南澳站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南澳站最大小时雨量达到47.2毫米/小时10日全市绝大部分自动站出现50毫米以上的降水,其中有34个自动站记录到超过100毫米的大暴雨,最大降雨记录出现在深圳水库站,为166.6毫米最大小时雨量出现在东角头,为90.2毫米/小时南山蛇口记录到18米/秒的瞬时大风7-10日,深圳全市的累计雨量达到100-260毫米
6月7日-10日累计雨量(毫米)
63月25日大雾天气造成高速公路封闭
3月25日早晨深圳出现大雾,国家气候观象台最小能见度记录为600米,气象台发出2007年首个大雾黄色预警信号因深汕高速公路惠盐高速公路均出现大雾,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深汕高速公路深圳段双向封闭五小时,惠盐高速全程双向封闭两小时盐田港港区因能见度低于100米,盐田港上午9-11时期间暂时停止作业
77月高温中暑事件多发
7月以来,我市出现了持续高温炎热天气,日平均气温高于29度的持续天数高达21天,仅次于2003年的23天位居历史同期第二高值;7月的平均气温高达29.7度,亦为历史同期第二高值;虽然竹子林国家气候观象台没有记录到35oC以上的气温,但7月共有22天有区域自动气象站记录到35oC以上的高温7月14日梧桐村测站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7.6度经深圳120急救中心统计,7月份120急救中心共救治中暑人员71人,有1人因中暑引发心脏病死亡
7月7-27日平均气温(oC)
89月中旬出现连续严重灰霾天气
受热带气旋百合和韦帕外围下沉气流的影响,9月14日到19日深圳大部分时间的能见度都在3-5公里左右,出现较严重的灰霾天气16日早晨最小能见度只有1.5公里,深圳气象台在16日10时00分发布了灰霾黄色预警信号在此期间宝安南山福田龙岗都有轻微污染的记录,其中宝安区15-17日以及19日都出现了轻微污染
9秋冬季节旱情严重
由于今年我市降水平均偏少近2成,尤其自9月以来,降雨量严重偏少,比多年平均值偏少72%,自9月25日起到12月31日已出现持续99天的中度秋冬连旱尤其以自然降水为主要水源的小型水库蓄水严重不足,由于降水偏少水库蓄水不足等原因,龙华观澜碧岭等地一度供水紧张
四 气候影响评价
1气候与环境空气质量2007年气候条件对深圳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污染指数随季节变化明显2007年空气质量等级为优的天数为159天,比2006年少1天;出现轻微污染的天数4天,比2006年少2天其中空气质量等级为优的天数在20天以上的月份主要在夏季的678月,其中整个7月份的空气质量等级。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5月14日暴雨 2014年特大暴雨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5月14日暴雨 2014年特大暴雨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十二星座